有人反應,希望能多看到一些有關專案管理的文章。
這個嘛,小弟管專案大概四、五年經驗,要說熟練或者精通,恐怕言過其實,剛好曾經讀過一些文章,談的是專案管理(Project Management)和品質機能展開(QFD),雖然有點冷門,如果大夥不怕被寒流來襲冷到,就且聽小弟一點經驗談,當作小品故事,權作經驗分享。
---
專案Review會議,專案經理Eson、設計部門主管Will和產品經理Mendy一起討論產品品質的問題。
產品經理Mendy:「不是我在說,我們產品部門辛辛苦苦將客戶需求找出來,功能規格也訂出來了,怎麼回事,做出來的東西,功能還是輸給其他同業,完全沒有高品質的樣子,這種東西,客戶能接受嗎?」
專案經理Eson:「你怎麼這樣說,功能規格也只是說需求是什麼,實際上要怎麼做,也沒有說清楚啊~況且我們在時間截止就完成了,也沒有延誤到。」
設計部門主管Will:「就是說啊,我們的人,可是每一樣功能都做出來了,完全符合產品開出來的規格,沒有漏到哪一項,客戶不能接受,跟我們有什麼關係,如果說功能有Bug,當然是我們的問題,但是功能沒有任何問題,客戶不接受,當然就是規格有問題。」
產品經理Mendy:「這還需要我們說嗎?功能就算做出來了,和客戶的需求還差那麼多,反應速度和方便性都不如競爭對手,這樣的產品怎麼賣?能說我們做出高品質的產品嗎?」
設計部門主管Will:「那就是產品開的規格,沒有足夠明確的說明,當初產品只有說要盡快開發出來,可沒有說倒底要哪一種品質,是要比同業快,還是要更容易使用,現在做出來,才說不符合品質要求,這太過分了吧!」
一陣鬧哄哄的會議,在沒有共識的情況下,草草的結束了。產品經理Mendy向Boss反應狀況以後,Boss非常困擾,又找來Conic,討論專案開發的品質問題。
Boss:「唉,Conic,我知道你很久不接專案了,不過你有經驗,這種事該怎麼處理比較好?」
Conic:「嗯~這是『專案品質認知落差』,算是老掉牙的問題了,不過總是會不斷的發生。」
Boss:「其實我也知道,專案經理非常努力了,在這麼趕的壓力,總算是在Deadline前完成,只是品質不如預期,推出市場也只是被打槍的份,這該怎麼和大老闆交代呢?」
Conic:「在專案啟動(Initiating)和規劃(Planing)時期,有沒有做過品質機能展開呢?」
Boss:「品質機能什麼的,那是甚麼東西?」
Conic:「品質機能展開,指的是將客戶的需求,轉換成開發技術需求的一種專案發展工具。」
Boss:「竟然有這種東西,我怎麼都不曉得?真有那麼神奇?」
Conic:「其實也沒那麼神奇啦,只是一種工具,通常我們會用『品質屋[1][2]』規劃出客戶的需求,和技術開發的關聯性,然後給予權重以及評估,用來讓專案經理和開發部門更加清楚了解,客戶需求的來龍去脈。」
Boss:「品質屋?那又是什麼?」
Conic:「所謂的品質屋其實是一種表格,經過設計,可以用圖像表達的方式,一眼看出顧客需求和技術需求之間的關係。」
Conic:「您稍等一下,我上網列印一張範本給您看。」
Conic:「報告Boss,這就是品質屋的範本」
Boss:「這個表格還真有趣,確實長得有點像是個屋子。」
Conic:「是啊,這個屋子裡面,主要有六個項目,按照順序分別是(1)客戶需求、(2)需求評估、(3)技術需求、(4)關係矩陣、(5)技術需求關連矩陣以及(6)技術目標。」
Boss:「這六個項目是怎樣讓客戶需求和技術需求產生關聯呢?」
Conic:「是,很簡單,只要按照(1)到(6)的順序,走訪一次就行了,但是思考的範圍要盡量全面性。」
Conic:「我舉個例子,(1)客戶需求就是產品部門訪談客戶之後,認為客戶所需要的功能,也許有幾十項,經過分門別類以後,整理下來,例如針對效能的需求,可能就會有一項需求是反應速度要在50ms完成。」
Conic:「接著是(2)需求評估,也就是對客戶需求內容的分析,有些需求其實沒有必要理會,而有些是非常重要的,在這邊可以用分數寫出來。」
Conic:「(3)技術需求就是我們能夠提供的各種技術方法,例如針對效能部分,可以提供快取功能,用來加速反應,當然還有其它的技術方法可供參考。」
Conic:「第(4)關係矩陣就很重要了,這個地方要寫下,客戶需求和技術需求的關係,例如是非常相關,還是一點都沒有關係,有些是強相關,而有些是弱相關,這裡就可以讓我們決定,我們提出的技術需求,是不是都有滿足客戶需求,或者是在做白工。」
Conic:「然後是(5)技術需求關聯矩陣,技術本身可能存在矛盾現象,例如要加速,但是會造成運算負擔加重,這樣會和降低運算的技術需求衝突,我們就寫在屋頂,用一個減號表示,到時候開發部門就會注意到這個問題。」
Conic:「最後是(6)技術目標,是將前面的分析,加總之後的結果,用來找出最重要的幾個需求,顯示出要讓客戶滿意,應該先完成的項目,同時,我們可以和競爭對手比較,看看是不是具有競爭力,如果需求的優先權很高,但是我們的功能卻遠低於對手,那就必須趕快提醒設計部門,應該要加強這些功能的改善,讓客戶獲得最大的滿意。」
Boss:「哇~這看起來還滿複雜的,不過你這樣講解以後,我可以理解,確實可以從一張圖表中,就發現產品應該發展的目標,和該注意的地方,而且要解釋給設計開發部門也相對容易得多。」
Conic:「是,這就是品質機能展開最主要的目的。」
Boss:「那只要在專案初始的時候完成就行了嗎?」
Conic:「當然不是,品質這種事,是隨著專案的發展,必須不斷的進行監控(Monitoring),然後適當的調整。」
Boss:「所以,在EVT(Engineering Verification Test)的時候也要檢查一次的意思嗎?」
Conic:「不只是EVT,最好在DVT(Design Verification Test)也檢查,確保開發出來的產品,有按照品質規劃在走,才不會大家辛苦一場,結果只是做白工,最後還賣不出去。」
Boss:「你這樣說也有道理,我這就叫產品和專案經理試著做一份品質機能展開,讓他們好好有個共識,再趕快將品質調整回來。」
---
我們真的瞭解顧客的需求嗎?不只是專案經理或設計部門的問題,有時候就連產品部門都沒辦法很明確定義,一樣的客戶需求,可能會有幾十種不同實做的方法,哪一種方法稱得上是高品質,其實是很難界定的,市場面上就已經很難決定了,更何況實際施工的專案團隊,要弄清楚品質目標,更是不容易。
品質機能展開是專案管理工具的應用,這類型的工具還有很多,像是Triz或是DOE等,都是有助於專案管理開發的有用工具。但工具畢竟只是輔助的道具,重點還是專案管理的主事者有沒有用心在經營,尤其成功專案的定義,仍在「如期、如質、如成本」這三角打轉,即使專案努力趕工在時間內完成,但做出一個品質讓客戶無法接受的成果,這個專案仍然是失敗的。
因為先天上,客戶和開發部門本來就是講著兩種不同的語言,除非必要,老死不相往來。客戶說的,通常是很功能性的,模糊不清,而且灰色地帶很多;而開發部門講究精確,凡事都要可以衡量,死板板硬梆梆。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,卡在中間的產品和專案經理,就必須負擔起溝通的責任,讓大家能在相同的共識下通力合作,利用工具可以讓生活好過一些,至於什麼時候該用,該怎麼用,沒有一定的答案,只能說是「存乎一心」而已。
Reference:
[1]
品質機能展開(QFD)與品質屋(HOQ).
[2]
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