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2月25日 星期六

該買NAS還是自己裝機器?

過去一陣子,經常有朋友向我問這個問題:「買台NAS有用嗎?」通常我會說要看你的需求而定。如果只是想找個簡單機器提供檔案分享,預算又還夠,買台小型NAS是最快又簡單的方法;但如果想要省點錢,又有些技術能力,用現有的設備改裝一下,安裝Opensource的套件,也是不錯的方法。

不過,最終仍然要看總體持有成本而定,意思是,初期除了購買零件、安裝軟體以外,後期維護和設定是不是會占了很多時間和精力。換句話說,在一、兩年以後,你還會想要管理這台機器,升級軟體並且設定備份功能嗎?如果答案是「不想」,那找台現成的NAS是不錯的選擇。

NAS優點:
  • 設計成買來就用,安裝設定簡化過,操作更加容易
  • 廠商會針對應用提供專屬服務,只需更新軟體就能修復錯誤或讓功能更豐富
  • 內建磁碟保護,通常包含檔案層級和區塊層級的保護功能
  • 省電安靜是最大的賣點,使用嵌入式系統和低耗電的處理器,讓整體系統維持較低的電力消耗,智慧型風扇也可以讓聲音不會那麼大
  • 許多人會覺得NAS價格偏高,但如果和整機都是合法授權的電腦相比,其實更便宜

NAS缺點:
  • 與具備高速處理器和記憶體的PC相比,小型NAS的效能不如個人電腦
  • 因為系統是特殊設計,再加上專有軟體,價格可能由幾千到幾十萬塊,差異很大,選擇不容易
  • 嵌入式系統會限制擴充的能力,想要把NAS變成ERP伺服器?那要看廠商支不支援
除了價位和功能,選擇品牌還是比較有保障,有些比較具知名度的廠商會提供不錯的客戶服務,甚至能透過遠端連線幫忙解決一些NAS問題,這些都是決定要採購NAS還是自組檔案伺服器時可以用的考慮項目。

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

展開新生活

經過數個月的考慮,終於還是決定要離開耕耘了八年的公司,雖然有許多的不捨,但對於一個只是實現某個人夢想的企業來說,光有夢想和資金仍然不夠,缺乏執行力,以及實際投入的心態,依舊無法讓夢想朝實現前進。

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這些年的經驗,我想應該是「信念的力量」吧。

在過去,我認為依靠一個人的力量要扭轉局勢,簡直就是痴人說夢話,現在,我徹底改變了這個想法,一個人的力量確實無法改變環境,但是一個人的信念,卻能夠讓局勢徹底改變,甚至能夠扭轉乾坤。

Discovery經常播放第二次大戰影片,就像是一場戰爭,在條件相似的情況下,決勝的關鍵就在於主帥的思維。也很像下一盤棋,對手總是時刻想要併吞我們的領地,而我們要做的,除了鞏固自己的領地外,還要想辦法去攻略對方的地盤,取得最後勝利。

如果連這點意識都沒有,就不要來參加這盤局。要不然就找個會下棋的人,來操盤整個棋局。

另外一件我學到的事情,是讓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事情,才會成功。

在科技業,我看過的人,從大學生到博士,基本上能進公司,可以說都非常聰明,也非常勤奮。不過,稱得上成功的其實是寥寥可數,為什麼會這樣,經過這些年的風浪,我總算知道,即便是最絕頂聰明的人,都有其上限,也都有個人的局限性,不可能樣樣都能通,也不可能每件事都能站在最高的頂點。

而科技業是這樣,不站在頂點,就等於失去任何意義。

唯有團隊能讓企業站到頂點,而團隊需要領隊,這個領隊決定了團隊能否達成目標。

一群很厲害的工程師只會把事情搞砸,一群很厲害的工程師加上一個頭腦清楚的領隊,就非常有可能會成功。

問題是,頭腦清楚的領隊是怎麼產生的?

這讓我回想到當兵的時候,我有個學長從旅部轉到我們營,和我一起負責某個業務。部隊是這樣,每個月上級都會評比,並且發公告給全師,我們這個單位,一向是不好不壞的排在中間,我這個學長,從轉到營的第一天,就和我說,「你想不想放榮譽假」,我當然說好啊,學長說,哪你要照我說的做,從那天起,學長就和我把文書櫃搬到外面集合場,將塵封已久的舊卷宗全部拿出來,學長把大多數老舊的卷宗夾全部丟掉,能夠請購新的請購,不夠的部分就由我去外面買,然後用電腦列印將封面的標籤重新打過,接著我們粉刷文書櫃和推車,我可以理解粉刷櫃子,但是為什麼要刷推車就搞不太懂。然後,評比的日子到了,學長和我將規定的卷宗資料,裝在一個嶄新的塑膠箱,用粉刷過的推車,一路就推到評比單位。

榜單公布,我們負責的業務,出乎所有人意外,獲得了首次的第一名,長官龍心大悅,要人事官給我寫簽呈,各放兩個榮譽假。往後的日子,直到我交接然後退伍,總是保持第一、二名。之後我問學長,為什麼你知道這樣做可以讓我們領先其他單位,學長不說,只是笑笑,說這是秘密。

我現在想想,其實我們做的不過是最基本,最簡單的工作,甚至只是很簡單的清潔和整理而已,但光是這樣,對於評比單位來說,既然每個送檢的內容大同小異,整齊的外觀就代表業務負責人有盡心處理,甚至連推車這麼為不足道的小事,都就夠讓我們服務的對象感到滿意,也因此大幅提高了對我們努力工作的評價。

這個道理,我可以懂,但我不能了解,為什麼學長能夠那麼篤定,這樣做是對的,是怎樣的經驗,或是怎樣的觀察,讓學長輕易的得出結論呢?

產品管理的精隨,也或許就在此深刻的被顯示出來。

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

如何管理彆腳的創新產品

這是一個很怪的題目,是我在某個國外論壇看到的,覺得很有趣,提出些想法和大家聊聊。

某些時候,我們會遇到一些天才級的作品,通常是由技術高超的研發工程師想出來的,比我們曾知道的「殺手級應用」還要殺,不僅一舉突破現有的商業模式,甚至還產生典範移轉,因為跳Tone得很厲害,這樣的產品,我們通常叫做非連續性創新。

麻煩的是,天才的想法經常很不切實際,使用上困難重重,搞得大家叫苦連天,因此非連續性創新又叫破壞性創新,有時候是專門破壞自家的客戶,但有時候卻可以破壞主流商品的地位,是產品管理中難搞又不可忽視的一環。

相對於非連續性,大多數人習慣的是連續性創新。連續性,是指產品的本質沒有更動,只修改了一部份的功能或外觀,因此也稱為維持性創新,例如將螢幕由小變大,或反過來由大變小。連續性創新比較容易實現,因為變動的幅度小,阻力也比較小,不過產生的市場影響通常也不會很明顯。

非連續性創新就不同,意味著類型的改變,影響程度非常深遠又顯著,同樣的,也產生了巨大的阻力和風險,幾乎變成一場豪賭。

由於大多數的非連續性創新都是失敗收場,遭受四周無情的譴責和批判,理由不外乎是不了解市場、客戶需求就貿然進行,遇到這類的案子,如果公司仍執意要進行,產品經理在跳海自殺前,必須先想辦法改變自己的習慣做法。

就產品管理的立場,非連續性創新其實是很好的市場策略,因為產品的獲利報酬是最大的,但由於風險太高,除非必要,一般公司是不應該輕言嘗試。如何判斷產品是非連續性創新呢?最簡單的方式,就是檢查產品交給消費者後,是不是會要求使用者改變原有的習慣或行為,來配合產品的運作。要知道,除了極少數的技術狂熱者,一般人是不太容易接受改變習慣的新產品,也因此非連續性創新的商品,必須具備極高的價值,吸引使用者放棄原有的方式,願意改變成新的做法。

也就是說,管理會讓使用者感覺不舒服的新產品,最重要的是管理「產品的價值」。

一個例子是電腦軟體的Client-Server架構,早期的電腦軟體,大多都是單機執行,運作沒有太多問題也非常順利,讓許多商業公司獲得極大的效益,因此當第一批Client-Server架構軟體推出市面時,其實並沒有那麼受歡迎,實際上,還遭遇到極大的阻力。

最主要的抱怨是當Server出問題,所有前端電腦的應用程式都失效了,造成所有人的工作全部停擺。直覺上應該是很難讓企業接受的方案才對,然而,就後見之明來看,現在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導入了ERP系統,證明Client-Server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以接受。

雖然ERP伺服器故障確實會造成大問題,但ERP所帶來的好處,統合商業流程和再造,卻遠高過伺服器故障的風險,更何況,陸續出現更多能夠保護伺服器的系統,大幅降低多數可能的風險。因此 Client-Server雖然改變了企業購買軟體的習慣,讓企業必須承受相當高的風險和漫長過渡期,但結果卻能打敗單機商用軟體,成為破壞原本市場的創新架構。

因此,管理非連續性創新的產品,不能用常理來看待,特別要注重與現有商品的比較,由於競爭對手是目前市場的廣泛布局的商品,提供的功能和運作,如果必須要改變,那就要比現有產品具備更好、更明確的價值。問題是,評估商品效益的Criteria已經被現有商品占據了,要打破相當不容易,因此產品經理的另一個要務,就是思考該如何使用其他的Performance Benchmark來凸顯新產品的特性。

舉例來說,傳統吃汽油的汽車,加速和長距離運輸都占有優勢,具有市場破壞性的電動車,以原先指標比較,很難在短時間超越,因此改以環保這個新指標來對抗,也許剛開始消費者意識不夠,並沒有造成風潮,但當市場逐漸重視環保議題,電動車就有可趁之機。

為了要突破市場的瓶頸,公司總要保持一兩樣非連續性創新的產品開發案,產品經理在面對類似的案子,先不要急著調頭就跑,謹記不要用一般的管理技巧來看待,要比連續性創新產品更加注重價值,時常和現有商品進行比較,甚至天馬行空想些不同的驗證方式來強調新產品的獨特性,彆腳產品能否出線,成為破壞競爭市場的超級大殺手,就看產品經理這個「伯樂」能發揮多少作用了。

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

如何招募產品經理

很快一個農曆新年過去了,公司行號除了規劃新年度計畫之外,招募新人也是很重要的工作。既然我們談的是產品管理,那我們這次就來聊一聊,該如何招聘一位稱職的產品經理(Product Manager)。

有別於列出所有產品經理該有的特質,我比較喜歡採用問答方式來挖掘有潛力的人選,有興趣投入產品管理的讀者,也可以試著回答下面的問題,看看自己是不是適合這樣的工作。

原則上,產品管理工作屬於彈性應變的類型,與其希望候選人能夠回答出正確的答案,倒不如採用開放式問話[1][2][3],深入了解候選人的思考模式,反而更能有助於準確判斷出潛力,我們將項目大抵分成個人特質和職業技能兩部分。

一、個人特質

「你看過最棒的產品是什麼?」

也可以改成「最喜歡的網站」或是「最喜歡的手機」,然後試著問問具體的理由,普通人會試著告訴你幾種市面上有名的產品,卻不知道為什麼這些產品會受到歡迎,而一個有潛力的產品經理,會告訴你喜歡這些產品的具體原因,例如產品具簡潔優雅的介面設計,或是無與倫比的執行效能。

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面試者是否具有產品熱情,和宅男不同的是,好的產品經理不止熱衷於最新產品,也會尊敬產品的創新,對相關產品也能滔滔不絕,朗朗上口。缺乏熱情的候選人,只是把產品當作謀生工作,動機不夠積極之外,也不會願意深入產業環境。

「你覺得誰會購買公司產品?」

或者是「你覺得誰會用公司產品?」,好的產品經理,也是願意去了解人性的人。產品最終還是要由人來使用,只重視產品功能,而不去考慮使用者的感受,製造出來的產品,很容易就變得非常「工程化」,即便現今的鋼筋建材,也必須有一些方便施工的設計,或利於運輸的滑軌裝置。

有時候產品設計會牽連到介面設計,尤其使用者直接面對產品介面,和候選人聊一聊介面如何改進,有助於了解候選人對人性的理解程度。如果認為讓使用者直接在介面下SQL語法,是一種有效率的做法,哪公司可能要稍微考慮一下這個人選是不是太過技術了。

「人孔蓋為什麼是圓的?」

這個問題其實是有名的微軟面試題,好的產品經理也是聰明的人,不僅邏輯分析清楚,也能夠深入了解問題的根源。產品在市場總是要面對各種狀況,普通候選人思緒不清,面對問題手足無措,連帶會影響產品團隊信心。

「談一談你的失敗經驗」

繼續上一個問題,產品總是會遇到問題,好的產品經理必須是有責任心的人,即是面對可能的狀況,也能冷靜分析,堅持到底。這個問題的目的是要了解候選人面對失敗的態度,是屬於消極逃避,還是勇敢面對,當然,好的產品經理總是有許多備份方案,了解候選人如何安排備份方案,可以挖掘出更多個性上的特質。

「你要如何告訴你的老闆,時程要延誤了?」

產品經理必須實事求是,也必須是個正直的人,面對可能的失敗,大多數人會選擇逃避或隱瞞,但公司開發產品,最終仍是要獲利,遇到隱瞞問題的產品經理,公司要付出的,往往會遠高過Cancel產品的代價。

「公司提供你甚麼東西會讓你成功?」

好的產品經理往往是領導型的人,一個有信心的產品經理,影響不只是產品本身,最重要是能夠影響開發團隊,鼓舞團隊士氣。

新人可能沒辦法像有經驗的人那麼有信心,這時候就需要充分的學習能力,主動了解產品管理該有的技能,並利用這些技能,將產品規劃出來,以此逐漸建立自信心,而自信產生最好的方法,就是曾經成功銷售產品過。

二、職業技能

「你如何獲得開發團隊的尊敬?」

有別於專案Leader,產品經理深入技術層面比較淺,有些開發團隊,對於不夠「技術」的人來領導團隊,會有怨言,或有瞧不起心態,因此產品經理必須善於溝通,讓開發團隊了解,產品經理不是開發團隊的老闆,不是來管理團隊的,而是要帶領團隊,開發出市場會大賣的商品。

客戶是產品經理最堅實的後盾,好的產品經理,會試著利用客戶故事來影響開發團隊,故事尤其能串起大家的共同思維,錄一段客戶的影片也是很好的做法,利用幾個畫面將產品的特點強調出來,是能夠加強溝通的重要技巧。我會希望候選人真的有拿過V8,去拍過客戶使用產品的樣子,而不是嘴巴說說而已,因為實際做起來會比想像中難多了。

「你要如何知道客戶滿不滿意產品?」

如同上面提到,產品開發或進入市場,總是會遇到挫折,好的產品經理是正面、樂觀、不抱怨的人,此外,也會想辦法讓客戶更能夠接受產品。在這之前,了解客戶對產品的觀感就變得很重要,如果候選人表示曾有客戶願意推薦產品給其他朋友,則顯現了更好的結果。

當然,客戶一定會挑剔產品,不適應的產品經理,可能會將問題推給開發團隊,並不斷抱怨開發團隊的能力有問題,而不去想辦法讓產品改進,這樣對公司來說,不但沒有解決問題,反而產生更多的團隊衝突,變成所謂的「爛PM」。

「談一談你曾做過最有創意的事情」

科技和市場總是不斷變化,產品經理不能守成不變,必須時刻了解最新科技的進展,並有能力應用新技術解決產品問題,我們不必發明太多的新輪子,但當新輪子出現在市面,能意識到新方法可以解決問題,這種技能需要長時間的培養,沒有辦法在學校學到。代工類型的產品經理發揮創意的機會比較少,但可以從流程中下手,例如改變一些做法,就可以讓產品更有效達到較高的良率。

「你如何決定不要哪些產品功能?」

我認為這個問題非常不好回答,卻最能看出候選人是否是個稱職的產品經理。產品經理要能專注解決問題,最好是 KPI導向,但非要學術化。好的產品經理知道,做哪些事情,能帶來哪種影響,而這些活動最終能解決大多數的產品問題。至於其他無助於解決問題的功能,自然就會排除在優先列表上,當然連帶開發團隊的工作,也會更加有效益。

之所以難回答,在於增加功能總是比較容易,而要刪減功能必須面對政治壓力,其他部門的挑戰等,有經驗的產品經理必定經歷這個過程。

「你如何判斷產品是完善設計的?」

如果我們要知道一件畫作的價值,我們會去找鑑定師,請他們為藝術作品估價,鑑定師的評價重點,大多在於作品細節,尤其觀察作者是否投入心力去完成。好的產品經理也是注重細節的人,就像評鑑一幅畫作,產品經理也不斷評估產品是否完善。也許產品經理不知道產品是怎麼開發出來的,但具有明瞭產品優劣的眼光,可以彌補這方面不足。

「你如何讓團隊成員承諾開發時程?」

開發團隊總是不喜歡訂一個明確的時間,但好的產品經理必須有時間觀念,因此公司需要有時間管理能力的人,這裡的管理,不僅是說產品要準時,而包含了所有團隊成員的時間,互相搭配的切入點,以避免團隊從事浪費精力的事情。

「你覺得產品需求文件需要哪些內容?」

好的產品經理也是擅長寫作的人,許多成功的產品經理,甚至可以代表公司發表部落格文章。產品規格文章最重視能夠清楚傳達想法,避免造成混淆,其中市場和產品需求是產品經理必做的文件,如何讓公司主管和團隊成員,只要透過文件就達成共識,是產品經理最有用的技能。

這裡有一個範例[4]供大家參考。

「你要如何向你的姪子解釋,什麼是資料庫?」

產品經理要有將複雜的事情,用簡單的方式表達的能力,以目前大環境來說,就是要有簡報能力的人,要評估候選人是否有能力化繁為簡,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請候選人說明一個難以解釋的物品,然後看看候選人如何描述。類比技巧在這邊是很有用的方法,不過要小心過度使用類比,造成畫虎不成反類犬。

「你覺得1 giga byte的gmail值多少錢?」

這也是一個有名的Google面試題,即便是名校MBA也不見得能回答的正確,因為其中牽連的技術層面並不低。但好的產品經理,是技術和商業知識並重的人,在規劃功能時,也會同時加入商業考量,如此才不至於落入技術泥沼,而忽略的成本議題,最後造成產品做出來了,卻沒有人買得起。

許多剛取得MBA學位的畢業生,第一份工作就是產品經理,這是因為具有商業知識的人在技術掛帥的公司裡面,是比較稀有的類型,公司理所當然也就期望新人能帶來更多商業上的幫助。

這裡有一個爭議,是應該找具有技術背景,還是具備商業背景的人選比較好?

只能說各有優缺點。如果可以選擇,可能有人會對我的想法不太贊成,我的意見是,找具有技術背景的人比較好。

並不是說MBA沒有用,事實上,MBA更像是培養未來的CEO,而我的理由是,商業知識在產品管理中,並不需要太深入,雖然財務和會計分析也是產品管理的一部分,但並不是全部,沒有必要像財務部門哪麼精深,了解一些基本的名詞和用法,例如邊際效應(Marginal Effect)或損益平衡點(Break-even Point),也就夠了,而這些還不至於需要去修個MBA學位。

能夠完美回答上面所有問題的候選人其實不多,當我們在尋找適合的產品經理,也必須考量公司的需求,例如企業文化和公司組織,特別需要哪些特質,這樣才不會浪費雙方時間,讓每個人都更容易找到適才適所的位置。



Reference:
[1] Marty Cagan. Recruiting Product Managers. 2007.
[2] Product Manager Interview Questions.
[3] How to hire a product manager.
[4] Product Requirements Document.

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

回復:如何開發高價值的產品

: 滾輪滑鼠製造商也改做光學滑鼠
: 甚至提供市場更便宜的價錢和更好的Quality
: 那這樣光學滑鼠的競爭優勢不也漸漸消失了嗎? 就再也不獨特了
: 不知道這樣想有沒有甚麼錯誤的地方?
: 或者創業初期評估的時候  是否需要包含別人可copy性的barrier呢?

看到大家對高價值產品議題這麼熱心,可見這是個不錯的題目,尤其draculatu、ocksure56、BLPS和super101大大分別提出了不同的看法,顯現出產品的獨特性,或者說產品競爭力,是大家一直關注的話題。

利用回答BLPS這個機會,補充說明我對獨特性競爭優勢的總體解釋。基本上,我認為大家的看法都有一定的正確性,唯一的差異,包括我,是我們分別回答了企業不同階段面對的問題。

開始之前,引用「企業生命週期管理」[1][2][3],來解釋投資者對於企業在不同階段的價值,為何有不同的觀點。

我們通常會將企業的生命周期,簡單分為兩個階段:「成長」、「老化」。我假設應該沒有太多人會再想灑錢到一個邁入老化的企業,因此重點在成長型的公司。

成長型公司又可以分為六個時期:

1. 追求期
2. 嬰兒期
3. 學步期
4. 青春期
5. 壯年期
6. 穩定期

題外話,看到上面這樣的條列,我真的覺得產品管理和顧小孩沒兩樣。

上一篇我提到USP(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),當時公司大概是處在學步期左右,這個時期的目標,比較著重在「業績和市占率」,公司的體質還不算健全,名氣較低,產品種類也比較少,公司競爭力主要還是看產品的價值而定,沒辦法考慮太多,以盡快取得市場能見度為要務。因此投資者會迫切想要知道,產品和競爭者之間有多少差距,也就不足為奇了,所以我們必須要告訴他們,產品的獨特價值,以及我們如何超越競爭者。

而到了青春期和壯年期之間,利潤就變成企業追求的目標,也就是轉變成利潤導向,產品除了要達到相當程度的市占率之外,也必須能開始為公司帶來高利潤,這樣投資者的回收才會提高。

這個時期,競爭者開始模仿優勢功能,產品本身的功能獨特性會下降,
由於現在這年頭,很少有技術是沒辦法跟上的,建立門檻變得很困難。
當滾輪滑鼠的廠商開始製造光學滑鼠,Unique的優勢就會逐漸接近,
甚至很快就能夠達到平等。

那接下來該怎麼辦?這個階段,投資者就會像draculatu和cocksure56提到的一樣,看的是企業的研發能力或商業模式。如果我是滑鼠廠商的投資者,我會想知道,下一代具有其他Unique話題的滑鼠產品,多快可以上市?有沒有專利保護?這些屬於體質面的獨特價值。

不久前我在某雜誌上看到,某廠商發表了宣稱可以在牛仔褲上面操作的光學滑鼠。至於這樣的獨特性是否會吸引顧客,或者足以大幅度的擺脫競爭對手,則是另外一種議題了。

順帶一提,步入老化的企業如何產生Unique的商品,最快方法就是併購新創事業,引入沒有受到「汙染」的創意,擴增更多的獨特性,例如IBM或Intel,這樣一來,股市交易才會更加活絡。因此,新創企業也可以採用逆向思考,考慮如何讓大型企業併購,以獲得更充裕的發展資金。

我個人特別喜歡super1012的這一句:

「Product life cycle management is a science...」

我覺得,PLM不僅是種Science,更接近是一種Art,因為它充滿了各種主、客觀的意識,運用人機智慧整合的技術,形成一個具體的實務,提供使用者各式各樣奇妙、驚豔的感官享受。但市場瞬息萬變,客戶口味不盡相同,產品的改良是永無止境的,也正因此這是產品管理之所以存在的最大價值。

Reference:
[1] 楊千. 企業生命週期的管理法則.
http://www.scmlife.com/telelogic/Events/2007/TW/PPT/yangqian.pdf
[2] 林美鳳, 吳琮璠, 吳青松. 資訊科技投資與企業績效之關係— 從企業生命週期論析.
http://ntur.lib.ntu.edu.tw/bitstream/246246/84810/1/3.pdf
[3] 戴秋芸. 從企業生命週期談 高績效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.
http://www.cphr.tw/images/0705_1.ppt

2010年3月19日 星期五

如何開發高價值的產品

前幾回,談到獨特性這個議題,後來有讀者寫Mail向我反應,產品過於獨特,會不會還來不及「一枝獨秀」,就先變成「特異獨行」?

這是個大問哉,我想利用一個親身經歷的故事,稍微有點長,來解釋獨特性的意義。

早些日子,天氣晴朗的上午,公司莫名其妙來了通電話,通知要開會,說是一位很重要的人物要來,希望我能協助簡報市場現況,剛開始沒想很多,只是很單純的答應,雖然臨時被通知很突然,不過不會難倒我,
因為我平時就準備得很充足,相信臨場反應沒有問題。

然而,就是因為太過自信,而讓我犯下了兩個錯誤,導致會議有點尷尬。

很快的,我就將資料重新整理,帶著簡報到會議室,待老闆介紹完前言,我就開始進行報告,由於通知我的人忘了告訴我,來的很重要的人是誰,因此我就犯了第一個錯誤:報告內容沒有「針對性」。市場的資料,我已經調查了很久,也寫了好幾十頁的分析,內容沒有問題,但我偏重產品銷售角度,因此雖然我在報告時講得口沫橫飛,卻隱隱約約感覺不到聽眾有共鳴,當然,業務主管倒是很有反應,只是他並不是我的重點。

接著,這位很重要的人問了幾個問題,我都可以直接回答出來,但有一個問題,他重複了好幾遍,始終覺得很不滿意,甚至說:「我覺得你聽不懂我在問什麼」,大老闆看情況有點不對,就叫我們先暫停一下,我在休息時間,問了其他主管,那位很重要的人是誰,才知道他是某大公司的高層,也是我們潛在投資者,就是所謂的金主,今天是來確認我們的能力。

這下麻煩了,由於我主要是從事產品管理,還沒有碰過類似投資者的角色,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他的問題,後來我的老闆出面打圓場,總算是先讓這位重要的人知道我們要回答的內容。他的問題則是我的第二個錯誤,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:

「你們產品和市面上的競爭對手,有哪裡不同?」

這應該是個容易回答的問題,但我直接的答案並沒有辦法讓他感覺滿意,我利用準備好的資料,和已經完成的比較表,列舉了數項與競爭者不同的功能,但他似乎還是不認同,不斷反駁我提出的產品功能優勢,直到會議結束。

事後,我問了其他人的意見,並密集搜尋有關創投想要的資料,想要了解究竟他想問什麼,最終,我終於弄懂,他要問的是:

「舉一個例子,你們的競爭者無論怎麼努力,也無法贏過你們的地方,一個就可以。」

其實這是投資者思維和工作者思維的最大不同點,投資者永遠看著價值,不管是金錢的價值,產品的價值,還是為其工作者的價值,有高價值的事物,才值得持續投資。產品能夠帶來哪些具體的價值,也就是投資者最重視的條件,而這裡所說的價值,並不是說產品的功能多麼優秀,反應速度多快,或者價格比別人低。因為價值觀是隨著人的觀點而改變,不同的對象面對同樣的東西,會有天差地別的評價,例如我認為LV包實在不值那個錢,但我老婆則認為LV包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。熟悉企業經營的投資者,非常重視價值觀的運作,也就如此,我們必須清楚告訴他們,我們的團隊和產品是如何的有價值。

姑且不論團隊的素質,就產品本身,問題是,什麼樣的產品,才叫做有價值?我相信,「無可取代」應該大家可以認同的價值觀中最高點吧,
用商業用語來說明,表達的方式就是USP[1],全稱是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。

為了更深入了解USP的定義,我先利用網路搜尋所有相關的資料,在Google裡面,有超過一百萬個網頁談到USP,而在Slideshare,我找到了533個和USP有關的簡報,這麼龐大了數量,顯現出這是一種易懂難精的方法,意思是,真正能透過USP將產品獨特性發揮出來的案例,其實是寥寥可數。

要先了解,為什麼產品獨特性,這邊是指 Unique這個字眼,那麼重要,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過分充裕的時代,有非常多樣可供選擇的商品,已經不是廠商做甚麼,顧客只能傻傻買單的美好年代。因此,產品開發一定有競爭者,即便是在1950年代,從事DNA研究,就有一大堆人馬在進行,所有人都在求快、狠、準,誰能更具有獨特性,誰就能夠成功,「紫牛」[4]這本書已經談很多,我就不多贅述了。

我所犯的錯誤,在於將產品特性用技術的方式表達,因而忽略掉,價值的重要性。我會忽略掉,是以為USP是廣告公司用的行銷技巧,根據記載,USP在1961年提出,主要用於廣告行銷的一種表現技術,但是,到了最近幾年,USP卻演變成在撰寫Business Plan[5]時就會用到的基本項目。主要因素,是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化之後,投資者或創投公司,對浮華不實,過度誇大的商業計畫,越來越沒有信心,也逐漸認清,產品本身的價值才能帶來實際的利潤。而獨特性是其中一項要素,因為Unique不僅能夠說明價值之外,也能帶來市場能見度,能夠在眾生芸芸環境中,脫穎而出,擺脫競爭者,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,只是Me Too的話,投資者的信心會降得很低。

此外,一般獨特性被質疑的問題是,Unique代表只能滿足特性需求,
或是針對某些族群才有銷售賣點,這樣會不會讓產品視野做小,變成小眾市場?當然這是所有人都會擔心的問題,然而,就「跨越鴻溝」的說明,如果連Early Adapter都過不去,更別提後續龐大的普通消費者。
那該如何避免造成「特異獨行」的問題?我認為應該要在制定USP時就將分析做好。

基本上,一個完整的USP,會由兩個部分所組成:

1. 問題
2. 提案

以M&M巧克力為例,傳統的問題是巧克力放在手裡太久會融化,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,因為巧克力溶化,將手弄得髒髒的,黏黏的,總是會破壞吃巧克力的好心情,有些人甚至認為滿手油脂是一件很噁心的事情。M&M提出的方案,是一種不會在手中融化的巧克力,這種產品的表層有一層薄糖衣,五顏六色,拿在手中,因為糖衣的溶解溫度比較高,手心的溫度還不太會溶化巧克力糖衣,因此吃得過程相對就乾淨許多。不過就我的實際經驗,拿太久還是會融化,可能是手汗多,算是我比較挑剔。總和問題和提案的部分,就成了家喻戶曉的「只融你口不融你手」這句話。

轉化到產品開發,當價值觀很明確,產品和研發部門就有清楚的共同目標,能夠開始深入研究,應該怎麼開發出這種高價值的巧克力。我記得,看過一本書「如何移動富士山」,裡面曾提出一個問題,不曉得有沒有人能回答:「你要怎麼製造M&M巧克力?」。如果我們沒有經過價值觀的洗禮,一下子就進入到思考如何製造巧克力,就陷入錯誤的思考邏輯,最終結果可能會開發出很好撕的外包裝,也就因此失去獨特性了。所以,透過USP,不管是投資者或是客戶,還是企業員工,都能夠很輕易的瞭解產品的賣點。

既然知道了USP的作用,我們就來嘗試建立一個自己的USP,引用[2][3]說明的方法,從事新產品開發的讀者,也可以自己試看看:

1. 寫下三個產品最好的優點
描述產品可以提供的優點,例如更好的品質、服務或是更低的價格,
然後要進一步解釋,為什麼更好的品質對顧客是重要的,顧客一定非常重視品質嗎?還是其實他們更重視價格呢?

如果不知道怎麼開始,我的做法是將幾個可能的特性,大約五個,畫成雷達圖,MS Excel有內建這個圖的樣本,有看過以前「火焰大挑戰」的人,應該知道雷達圖的作用,表現出各個特性的強弱程度,利用雷達圖將產品優點強調出來,最好多嘗試幾種不同的組合,也許會有不同的發現。

2. 寫下客戶購買的選擇項目
其次,寫下客戶採購產品時,可能會列入選擇的功能,想像自己是客戶,當要買這類型的產品,哪些是購買的考量,這邊加入我的經驗,
最好是將Must to have和Nice to have標示出來,然後確定其中有最獨特的Unique點。

例如運動鞋,我第一個考慮品牌,因為我主要運動是慢跑,因此幾乎只穿 Nike,第二是要有慢跑鞋款式,重量要輕。寫下這些條件,判斷的標準很容易,就是其他競爭者,無論怎麼努力,就是無法跟上的項目。

要注意,價格可能是產品的優勢,但並不獨特,因為競爭對手只要稍微調整一下,就能夠輕易的趕上來。比較好的例子像是舒適性,例如光學滑鼠比滾輪滑鼠更加舒適,因為光學滑鼠不會因為需要清潔滾輪,而越用越不順手,但無論滾輪滑鼠再怎麼改善,都無法超越光學滑鼠,因此可以說具備Unique特性。

3. 寫下產業的痛點
然後,試著描述產品解決的問題,或者產業面臨的挑戰。困難的地方在於如何辨識出哪些問題還沒有人解決,或者需要更好的方法。

我個人認為,分析產業的挑戰是最難的,因為大多數的人,只要還能用,或不會有太大的困擾,基本上都還算可以忍受。比如,我個人覺得LCD電視的畫質實在不怎麼樣,但是要我換成更高檔的電漿電視,考慮費用的增加,還有目前勉強能適應,我是不會去更換家裡的電視機。因此當我們告訴客戶,這樣的狀況真的很不好,大部分的客戶反而會告訴我們,額外的費用付出,沒有辦法吸引他們,改用我們的產品。

4. 寫下產品對客戶的承諾
要相信客戶看待產品的承諾是非常嚴肅的,就像我們會相信某家奶粉會讓小孩長得像大樹一樣,產品給予客戶的承諾,也就是客戶購買產品的價值,必須是簡單易懂,而且是具有高度的可性度。一個錯誤的例子:「給我一塊錢,我會給你一千元。」很明顯就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承諾,
不但沒有人相信,還可能讓公司吃上官司。我個人喜歡這一句:「給我30分鐘,我給你全世界。」

5. 重複修改文句,直到無法再增減任何字
最後,把所有的字句組合起來,用各種可能的排列組合,找出一個感覺最通順,最能直接表達意涵的句子。花個三、四天的時間,不斷的增修刪減,直到無法再有更好的,也是最完整的一段話,達到「增一分太肥,減一分太瘦」。

6. 將USP放在所有的產品文宣,然後拿給客戶看
然後,將完成的句子放在現有的文宣或網頁上,看看有什麼不同,跟原本的版本做個比較,是不是更容易讓人對產品感到好奇,或者更加感興趣。試著請公司所有的人,以及現有的客戶,一起比較看看,問問研發人員,完成的USP能不能觸發靈感,如果答覆是正面的,這就是一個非常有用的高價值產品描述。

要注意,客戶的直接反應才是最真實的,我們認為的優點,不見得是客戶需要的,一意孤行最後就會變成特異獨行,也就是「Go play with yourself」^^。

7. 確認產品不會違背USP的承諾
一般來說,提供給投資者的內容,大概到第六項就夠了,但因為我們從事產品管理,還必須特別注意第七項。我們是不是真的能夠遵守承諾?
特別要注意,產品開發公司,信賴是絕對重要的資產,而客戶信賴感絕對不是一時三刻就能夠產生出來,它要歷經長久的磨合,不斷的淬煉才能夠擁有,但只要一次違背了對客戶的承諾,所有的努力和付出,就會在一夜之間付之流水。而這個工作,正是產品管理的責任!

價值是產品的基礎,獨特的價值則是產品競爭力。能夠激起共鳴的USP,還有一個重要作用,就是對經銷商特別有用,因為他們只要照抄就行了,此外,也能夠激起經銷商的創意,發現其他我們沒有發現的商機。畢竟產品公司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,管理產品開發,維持品質和提案新產品,對客戶的實際需求,總不如經銷商來的更深入。我在以前的文章說過,經銷商不會幫產品公司思考產品價值,他們的任務是將好產品送到客戶手中,並協助客戶使用產品,至於產品的價值,則是產品公司必須提供的資訊,而USP是一個簡單易懂的方法,用在通路管理,也是一個好工具。

Reference:
[1] IMP. 獨特賣點(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).
http://www.twcim.com.tw/front/bin/ptdetail.phtml?Part=column013&Category=255021
[2] Alyssa Gregory. 6 Steps to Creating a 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.
http://www.sitepoint.com/blogs/2009/09/12/how-to-create-unique-selling-proposition/#
[3] Matt Hockin. How to Create Your "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" (USP).
http://www.interactivemarketinginc.com/unique-selling-proposition.html
[4] Seth Godin. 紫牛-讓產品自己說故事.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239596
[5] Alyssa Gregory. Business Plans: Do You Really Need One?
http://www.sitepoint.com/blogs/2009/09/03/do-you-need-a-business-plan/

2010年3月11日 星期四

老調重彈,談專案經理要不要懂程式設計?

我應該是適合談論這個話題的人選之一吧。

回顧短短十年間,我從拿烙鐵的電子科系轉到拿鍵盤的資訊工程,再從專案管理轉到產品分析和打嘴泡企劃,經歷過的工作內容,包含開發第一支Disk ROM程式,負責規劃出完整系統,帶領專案完成開發,製作產品簡報,到客戶公司介紹功能,撰寫應用架構說明等,完成的工作可能是許多人一輩子都做不完的事情,也因此我手上有一些壁紙和房貸,不過這是後話了。這樣,我大概稍微有立場能和大家家聊聊,RD與專案經理之間的愛恨情仇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碰巧最近公司內,因為某些原因,又開啟了這個骨董級的話題,頗有感觸,本來是不想下去淌渾水,後來想想,如果換個角度,從現在產品管理立場來看,是不是有更好的詮釋。先回答標題的問題:專案經理要不要懂程式設計?就我的看法,我認為,應該要懂;不過,不懂,也沒關係。

我們現在有很多年輕的程式設計師,功力相當不錯,工作交辦下去,不用太擔心,但就怕走錯路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當我是專案經理的時候,我怎麼讓專案進行呢?分成兩階段,早期,當時的開發功力,現在當然爛很多了,要打趴大多數的人,應該不是甚麼問題,事實上,我那時也天真的這麼認為,所以,看到一些人不爭氣,就變成自己下海解決問題,熬夜趕工,結果呢,幾乎把自己累死,還差點害專案開天窗。

後來的階段,我才慢慢弄清楚,團隊的力量該如展現,最主要是常盯著目標,一直看一直看,盯到連目標都不好意思(>/////<)。讓團隊逐步前進,然後時常看看四周,有誰跟不上來,趕快想辦法處理,該去推,還是該去扶,真的跟不上,就請他離開,換到別的適合工作。當團隊發現,主導者非常篤定的朝向目標前進,大家自然就會有信心,全力將手中的工作完成,不需要用很強勢的專業去壓抑,就能讓團隊的表現更加顯眼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現在,換了一個領域,我又更加深了解到,商業交易的流程中,專案開發也不過占了整體的一小部分,如果從產品交付的生命週期角度來看,我會把專案執行時間,評估為約30%左右,大部分視情況而定,有時候還會再少一點,也就是說,將產品交付到客戶手中,實際的開發時間,可能就只有幾個月而已,其他的時間,是用來做分析、規劃和打嘴泡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過程中,我們指派專案經理要幹甚麼呢?來,可能大家忘記了,我們再來念一次:

「如期、如質、如預算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很好,回家抄十遍,順便寫一篇心得報告,題目是,為什麼我們要從事這種狗屁倒灶的工作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可見,專案經理的作用,就是為了要確保交出準時又符合品質的產品,最後送到客戶手上。那我們為什麼不直接告訴RD,要做哪些事,甚麼時候要做完,最後驗收結案就好了?套用一句D大大的名言,RD都是住在象牙塔裡,我補一句,一堆的宅男和宅女。由於我也宅了很久一段時間,因此我非常了解,除了用MSN、Facebook和朋友聊天、聯絡以外,RD平常很少有機會與其他人面對面溝通,更不用提直接和客戶碰頭,也就是說,外面發生地震、海嘯還是倒扁(馬?)遊行,都和我沒有關係,我的人生就是和電腦溝通(科科科~)。也因此,站在產品銷售的立場,我們需要一個在象牙塔外面的人,搞懂外面的狀況,幫忙這些宅人,統籌專案進度和處理工作的雜事,從一個更高層面的角度去關照,讓眾宅人不要走偏掉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如果你比較喜歡"乾淨的"人生,只想要面對電腦就好,請回到象牙塔,繼續瀏覽線上漫畫,HunterxHunter總算開始連載了;如果覺得厭煩想不開,希望出來見識見識凡間俗事,體驗人性醜惡的一面,也歡迎加入專案經理的行列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「我是程式設計高手,經驗非常豐富,管理這些小毛頭,簡直是蛋糕一盤」,剛從開發轉職過來的專案經理,常有這種不可一世的傲氣,心裡幻想著,憑藉個人高超武藝,一定能夠成就一翻豐功偉業,絕對不會像之前那個白目的專案經理,只會空口說白話,一點專業能力也沒有!不過,我看過太多這種類型的專案經理,下場都不太好,甚至比非科班出身的專案經理還糟糕,很多人最後又回去象牙塔了。因為他們忘記一件重要的事,專案經理必須要從象牙塔外面,照顧一群窩在象牙塔的工程師,齊力去完成一項艱鉅的任務。因為還是保持著「宅氣」,很容易忽略或輕視了各種危險跡象,橫衝直撞,因而讓專案進展延誤,不知道事情嚴重性就罷了,甚至還會理直氣壯的告訴老闆,根據「專業的判斷」,專案延誤是意料中的事情,老闆妳就認命吧。可想而知,除非老闆不敢動這些有恃無恐的大爺,不然一定很想大刀下去,砍死這些頑固份子。所以囉,諸君是不是我所描述的樣子,自己可以打量看看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「我不是科班出身,也沒有寫過程式,可不可以當專案經理?」不用擔心,當然可以,只要你/妳是「帥哥、正妹」,身材姣好,口齒伶俐,就沒有問題了。雖然我很想說這只是個玩笑話,不過事實上還是滿適用的。因為如果不具備開發技術的背景,要和這堆宅人溝通,除非EQ夠高,脾氣夠好,不然保證會被氣到發昏,甚至七孔流血,然後跑到基隆港邊,握緊雙拳發出怒吼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「吼~這些人是不懂社會現實嗎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「吼~他/她們是活在自己的想像空間嗎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既然各位誠心正意的發問了,告訴大家,猜對了沒錯,「喵~就是這樣」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如果把RD當成電影雨人裡面的主角雷蒙,大家就不會感到訝異,RD通常具有高超的智力,不需要專案經理告訴他們,要怎麼工作,或是怎麼開發高效率的演算法,但是缺乏社會能力,又是工作狂的他們,像一群小旅鼠,需要被細心照顧,打點各種生活起居,才不會釀出大事情,造成可怕的災難。因此,當個不懂開發技術的專案經理,最好的做法,是利用俊俏或甜美的外型,經常沒事就走到RD的小隔間,和這些孤男寡女聊聊天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「大葛格~大姊姊~,拜託一下啦,老闆說進度要快點,好不好嘛~啾咪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告訴各位一個祕密,RD幾乎都是情感的弱者,利用溫情攻勢,保證無往不利,絕對可以讓專案經理勝任愉快,「升級當幹部,上任當部長」。

想更清楚知道怎麼和RD共處,可以參考這本書:「與天才團隊共舞:研發組織管理聖經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再來,我們來看一個案子,這是從104網站,摘錄下來某Q公司的專案經理條件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1. Project Manager
2. Management project _schedule/plan_ and _risk_ from project early stage (around kick-off) to RAMP (include mass production)
3. _Communication_ with customer teams, RD teams and production teams
4. EE Engineer background, need the schematic design, layout review and debug related Exp. and the _English_ conversation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雖然條件上很明顯要求要有EE背景,但從應徵分析的結果來看,企業管理和電子電機背景的人數差不了多少,各占了23% 和26%,畫底線的部分是我自己標注的重點,我不知道Q公司是不是大量錄用了企業管理背景的人,但我知道,Q公司重視英文,勝過於專業技能,這點與我個人的經驗雷同。不管是否具有開發背景,出任上面這個職缺的專案管理工作,只要能夠好好調整心態,積極學習,加強溝通能力,在整體效果上,我相信都能正確的完成任務,表現上也不會輸給具有專業背景的專案經理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但究竟我們要的是一個可以解決專案開發的問題「超人」,還是一個可以確保專案正確進行的「經理」呢?我認為,要看專案的目標而定,指派專案經理的主管,真的需要好好想一下,倒底最需要的是哪一種類型,而不是為了想要節省成本,以為光暈效應很好用,隨便將開發高手拉上來,一邊管進度,一邊解問題,造成專案的問題沒人處理,管理狀況變成一團混亂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如果採用了沒有專業背景的專案經理,搭配一個開發Leader就很重要,這樣一搭一唱,專案的方向,和專案的問題,就能夠同時解決,唯一的缺點是成本偏高。因此,剛畢業或者沒有開發經驗的專案經理,承接專案以後,最好能主動提出,或積極尋找搭配的高手,不然就是想辦法請主管拉攏超人當靠山,這樣就可以減少許多困難,老闆也會比較相信專案經理真的有在做事。同樣的,非本科系的畢業生,想要找到專案經理的工作,重點也是該如何說服老闆,除了基本的語言能力以外,溝通和觀察能力是特別的專長,如果在學校有完成專案的經驗,例如招集同學舉辦宿舍迎新活動,那加分就會更高了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最後,不管專案經理懂不懂程式設計或開發技術,最終的目的還是在於提高溝通的效率,專業背景可以讓專案經理和RD更有話題,但並不能因此而去喧賓奪主,搶了開發工程師的工作,輕易跳過溝通過程的結果,不僅無法達到有效散播知識,反而讓大家更加無所適從。如果專案經理真的不懂技術,那溝通絕對是最重要的武器,善用各種技巧,強化原本需要專業技能才能達成的效果,例如抓緊時程、計畫和風險管理,利用直接或間接證據,讓開發團隊相信專案經理真的是有所本,目標導向,不是一個門外漢大外行,那才是專案管理真正會讓人心悅誠服的功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