某些時候,我們會遇到一些天才級的作品,通常是由技術高超的研發工程師想出來的,比我們曾知道的「殺手級應用」還要殺,不僅一舉突破現有的商業模式,甚至還產生典範移轉,因為跳Tone得很厲害,這樣的產品,我們通常叫做非連續性創新。
麻煩的是,天才的想法經常很不切實際,使用上困難重重,搞得大家叫苦連天,因此非連續性創新又叫破壞性創新,有時候是專門破壞自家的客戶,但有時候卻可以破壞主流商品的地位,是產品管理中難搞又不可忽視的一環。
相對於非連續性,大多數人習慣的是連續性創新。連續性,是指產品的本質沒有更動,只修改了一部份的功能或外觀,因此也稱為維持性創新,例如將螢幕由小變大,或反過來由大變小。連續性創新比較容易實現,因為變動的幅度小,阻力也比較小,不過產生的市場影響通常也不會很明顯。
非連續性創新就不同,意味著類型的改變,影響程度非常深遠又顯著,同樣的,也產生了巨大的阻力和風險,幾乎變成一場豪賭。
由於大多數的非連續性創新都是失敗收場,遭受四周無情的譴責和批判,理由不外乎是不了解市場、客戶需求就貿然進行,遇到這類的案子,如果公司仍執意要進行,產品經理在跳海自殺前,必須先想辦法改變自己的習慣做法。
就產品管理的立場,非連續性創新其實是很好的市場策略,因為產品的獲利報酬是最大的,但由於風險太高,除非必要,一般公司是不應該輕言嘗試。如何判斷產品是非連續性創新呢?最簡單的方式,就是檢查產品交給消費者後,是不是會要求使用者改變原有的習慣或行為,來配合產品的運作。要知道,除了極少數的技術狂熱者,一般人是不太容易接受改變習慣的新產品,也因此非連續性創新的商品,必須具備極高的價值,吸引使用者放棄原有的方式,願意改變成新的做法。
也就是說,管理會讓使用者感覺不舒服的新產品,最重要的是管理「產品的價值」。
一個例子是電腦軟體的Client-Server架構,早期的電腦軟體,大多都是單機執行,運作沒有太多問題也非常順利,讓許多商業公司獲得極大的效益,因此當第一批Client-Server架構軟體推出市面時,其實並沒有那麼受歡迎,實際上,還遭遇到極大的阻力。
最主要的抱怨是當Server出問題,所有前端電腦的應用程式都失效了,造成所有人的工作全部停擺。直覺上應該是很難讓企業接受的方案才對,然而,就後見之明來看,現在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導入了ERP系統,證明Client-Server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以接受。
雖然ERP伺服器故障確實會造成大問題,但ERP所帶來的好處,統合商業流程和再造,卻遠高過伺服器故障的風險,更何況,陸續出現更多能夠保護伺服器的系統,大幅降低多數可能的風險。因此 Client-Server雖然改變了企業購買軟體的習慣,讓企業必須承受相當高的風險和漫長過渡期,但結果卻能打敗單機商用軟體,成為破壞原本市場的創新架構。
因此,管理非連續性創新的產品,不能用常理來看待,特別要注重與現有商品的比較,由於競爭對手是目前市場的廣泛布局的商品,提供的功能和運作,如果必須要改變,那就要比現有產品具備更好、更明確的價值。問題是,評估商品效益的Criteria已經被現有商品占據了,要打破相當不容易,因此產品經理的另一個要務,就是思考該如何使用其他的Performance Benchmark來凸顯新產品的特性。
舉例來說,傳統吃汽油的汽車,加速和長距離運輸都占有優勢,具有市場破壞性的電動車,以原先指標比較,很難在短時間超越,因此改以環保這個新指標來對抗,也許剛開始消費者意識不夠,並沒有造成風潮,但當市場逐漸重視環保議題,電動車就有可趁之機。
為了要突破市場的瓶頸,公司總要保持一兩樣非連續性創新的產品開發案,產品經理在面對類似的案子,先不要急著調頭就跑,謹記不要用一般的管理技巧來看待,要比連續性創新產品更加注重價值,時常和現有商品進行比較,甚至天馬行空想些不同的驗證方式來強調新產品的獨特性,彆腳產品能否出線,成為破壞競爭市場的超級大殺手,就看產品經理這個「伯樂」能發揮多少作用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