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

展開新生活

經過數個月的考慮,終於還是決定要離開耕耘了八年的公司,雖然有許多的不捨,但對於一個只是實現某個人夢想的企業來說,光有夢想和資金仍然不夠,缺乏執行力,以及實際投入的心態,依舊無法讓夢想朝實現前進。

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這些年的經驗,我想應該是「信念的力量」吧。

在過去,我認為依靠一個人的力量要扭轉局勢,簡直就是痴人說夢話,現在,我徹底改變了這個想法,一個人的力量確實無法改變環境,但是一個人的信念,卻能夠讓局勢徹底改變,甚至能夠扭轉乾坤。

Discovery經常播放第二次大戰影片,就像是一場戰爭,在條件相似的情況下,決勝的關鍵就在於主帥的思維。也很像下一盤棋,對手總是時刻想要併吞我們的領地,而我們要做的,除了鞏固自己的領地外,還要想辦法去攻略對方的地盤,取得最後勝利。

如果連這點意識都沒有,就不要來參加這盤局。要不然就找個會下棋的人,來操盤整個棋局。

另外一件我學到的事情,是讓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事情,才會成功。

在科技業,我看過的人,從大學生到博士,基本上能進公司,可以說都非常聰明,也非常勤奮。不過,稱得上成功的其實是寥寥可數,為什麼會這樣,經過這些年的風浪,我總算知道,即便是最絕頂聰明的人,都有其上限,也都有個人的局限性,不可能樣樣都能通,也不可能每件事都能站在最高的頂點。

而科技業是這樣,不站在頂點,就等於失去任何意義。

唯有團隊能讓企業站到頂點,而團隊需要領隊,這個領隊決定了團隊能否達成目標。

一群很厲害的工程師只會把事情搞砸,一群很厲害的工程師加上一個頭腦清楚的領隊,就非常有可能會成功。

問題是,頭腦清楚的領隊是怎麼產生的?

這讓我回想到當兵的時候,我有個學長從旅部轉到我們營,和我一起負責某個業務。部隊是這樣,每個月上級都會評比,並且發公告給全師,我們這個單位,一向是不好不壞的排在中間,我這個學長,從轉到營的第一天,就和我說,「你想不想放榮譽假」,我當然說好啊,學長說,哪你要照我說的做,從那天起,學長就和我把文書櫃搬到外面集合場,將塵封已久的舊卷宗全部拿出來,學長把大多數老舊的卷宗夾全部丟掉,能夠請購新的請購,不夠的部分就由我去外面買,然後用電腦列印將封面的標籤重新打過,接著我們粉刷文書櫃和推車,我可以理解粉刷櫃子,但是為什麼要刷推車就搞不太懂。然後,評比的日子到了,學長和我將規定的卷宗資料,裝在一個嶄新的塑膠箱,用粉刷過的推車,一路就推到評比單位。

榜單公布,我們負責的業務,出乎所有人意外,獲得了首次的第一名,長官龍心大悅,要人事官給我寫簽呈,各放兩個榮譽假。往後的日子,直到我交接然後退伍,總是保持第一、二名。之後我問學長,為什麼你知道這樣做可以讓我們領先其他單位,學長不說,只是笑笑,說這是秘密。

我現在想想,其實我們做的不過是最基本,最簡單的工作,甚至只是很簡單的清潔和整理而已,但光是這樣,對於評比單位來說,既然每個送檢的內容大同小異,整齊的外觀就代表業務負責人有盡心處理,甚至連推車這麼為不足道的小事,都就夠讓我們服務的對象感到滿意,也因此大幅提高了對我們努力工作的評價。

這個道理,我可以懂,但我不能了解,為什麼學長能夠那麼篤定,這樣做是對的,是怎樣的經驗,或是怎樣的觀察,讓學長輕易的得出結論呢?

產品管理的精隨,也或許就在此深刻的被顯示出來。

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

如何管理彆腳的創新產品

這是一個很怪的題目,是我在某個國外論壇看到的,覺得很有趣,提出些想法和大家聊聊。

某些時候,我們會遇到一些天才級的作品,通常是由技術高超的研發工程師想出來的,比我們曾知道的「殺手級應用」還要殺,不僅一舉突破現有的商業模式,甚至還產生典範移轉,因為跳Tone得很厲害,這樣的產品,我們通常叫做非連續性創新。

麻煩的是,天才的想法經常很不切實際,使用上困難重重,搞得大家叫苦連天,因此非連續性創新又叫破壞性創新,有時候是專門破壞自家的客戶,但有時候卻可以破壞主流商品的地位,是產品管理中難搞又不可忽視的一環。

相對於非連續性,大多數人習慣的是連續性創新。連續性,是指產品的本質沒有更動,只修改了一部份的功能或外觀,因此也稱為維持性創新,例如將螢幕由小變大,或反過來由大變小。連續性創新比較容易實現,因為變動的幅度小,阻力也比較小,不過產生的市場影響通常也不會很明顯。

非連續性創新就不同,意味著類型的改變,影響程度非常深遠又顯著,同樣的,也產生了巨大的阻力和風險,幾乎變成一場豪賭。

由於大多數的非連續性創新都是失敗收場,遭受四周無情的譴責和批判,理由不外乎是不了解市場、客戶需求就貿然進行,遇到這類的案子,如果公司仍執意要進行,產品經理在跳海自殺前,必須先想辦法改變自己的習慣做法。

就產品管理的立場,非連續性創新其實是很好的市場策略,因為產品的獲利報酬是最大的,但由於風險太高,除非必要,一般公司是不應該輕言嘗試。如何判斷產品是非連續性創新呢?最簡單的方式,就是檢查產品交給消費者後,是不是會要求使用者改變原有的習慣或行為,來配合產品的運作。要知道,除了極少數的技術狂熱者,一般人是不太容易接受改變習慣的新產品,也因此非連續性創新的商品,必須具備極高的價值,吸引使用者放棄原有的方式,願意改變成新的做法。

也就是說,管理會讓使用者感覺不舒服的新產品,最重要的是管理「產品的價值」。

一個例子是電腦軟體的Client-Server架構,早期的電腦軟體,大多都是單機執行,運作沒有太多問題也非常順利,讓許多商業公司獲得極大的效益,因此當第一批Client-Server架構軟體推出市面時,其實並沒有那麼受歡迎,實際上,還遭遇到極大的阻力。

最主要的抱怨是當Server出問題,所有前端電腦的應用程式都失效了,造成所有人的工作全部停擺。直覺上應該是很難讓企業接受的方案才對,然而,就後見之明來看,現在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導入了ERP系統,證明Client-Server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以接受。

雖然ERP伺服器故障確實會造成大問題,但ERP所帶來的好處,統合商業流程和再造,卻遠高過伺服器故障的風險,更何況,陸續出現更多能夠保護伺服器的系統,大幅降低多數可能的風險。因此 Client-Server雖然改變了企業購買軟體的習慣,讓企業必須承受相當高的風險和漫長過渡期,但結果卻能打敗單機商用軟體,成為破壞原本市場的創新架構。

因此,管理非連續性創新的產品,不能用常理來看待,特別要注重與現有商品的比較,由於競爭對手是目前市場的廣泛布局的商品,提供的功能和運作,如果必須要改變,那就要比現有產品具備更好、更明確的價值。問題是,評估商品效益的Criteria已經被現有商品占據了,要打破相當不容易,因此產品經理的另一個要務,就是思考該如何使用其他的Performance Benchmark來凸顯新產品的特性。

舉例來說,傳統吃汽油的汽車,加速和長距離運輸都占有優勢,具有市場破壞性的電動車,以原先指標比較,很難在短時間超越,因此改以環保這個新指標來對抗,也許剛開始消費者意識不夠,並沒有造成風潮,但當市場逐漸重視環保議題,電動車就有可趁之機。

為了要突破市場的瓶頸,公司總要保持一兩樣非連續性創新的產品開發案,產品經理在面對類似的案子,先不要急著調頭就跑,謹記不要用一般的管理技巧來看待,要比連續性創新產品更加注重價值,時常和現有商品進行比較,甚至天馬行空想些不同的驗證方式來強調新產品的獨特性,彆腳產品能否出線,成為破壞競爭市場的超級大殺手,就看產品經理這個「伯樂」能發揮多少作用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