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月31日 星期日

讀書心得:如何成為問題解決型領導者

領導的技術:如何成為問題解決型領導者

傑拉爾德.溫伯格
出版社:經濟新潮社








這篇是幾年前寫過的讀書心得,經過了這些年的歷練,對於專業型領導者的這個議題,我又有了新的體會,將這篇文章重新調整過,更新發布。

領導能力是不是與生俱來,是許多剛升任領導職務的專業人,內心中的疑惑,本書提到,領導就像性一樣,面對這類議題,許多人都不願意正視它,甚至覺得難以啟齒,以為領導是與生俱來的能力,求助於他人是一件很丟臉的事。事實上,領導是可以經由學習習得的。

"領導的技術"分析了不同的領導風格,但將重點放在「問題解決型」領導風格,因為它是成功領導者最常採用的。這類領導者有一非常獨特的共同點,亦即,他們都兼具三個特定領域的技能:「創新」、「動機」及「組織」。

依據本書的建議,分析自己在此三個領域的領導現狀,並採用一些實用步驟改善缺失,幫助此三項技能發展得更成熟。書中,溫伯格提出不少關於領導的智慧箴言,搭配故事性的引導,使人反省、思考再三,且獲益良多。
例如:  
1. 領導者的工作對象就是人。除了人以外,領導者並無其他工作。  
2. 領導是一種環境塑造的過程,在此一新環境中,人們覺得自己獲得充分授權。

傑拉爾德.溫伯格的系列書籍,包含大家耳熟能詳的軟體管理學,從事專案管理或系統分析工作的人,都應該買來看看。"Becoming a Technical Leader" 的英文版,我在很早以前就已經讀過了,不過受限於英文能力,無法很確實了解書中的內涵,知道由經濟新潮社翻譯成中文,很快的就買回來,囫圇吞棗以後,對於身為技術型領導者的困難以及有趣的地方,有更一層的體會。

溫伯格以MOI的主體貫穿全 書,所謂的MOI即是動機(Motivation)、組織(Organization)以及創意(Ideas or Innovation)。剛開始,溫伯格以一個電腦程式設計小組為例子,說明傳統領導觀念的模型,以及說明在有效影響力行動的觀察,並不能代表團隊中領導者真正的作用,解釋世界上還有其他的模型,可以表達不同的領導者在系統化思考中,如何接觸數百種可能的因素而達成有機模型的概念,這種以人為本的解釋,在許多專案領導的書籍中屢見不顯,但是溫伯格以"程序"為領導對象,來闡明領導者應該允許人們能夠做選擇,因而激勵隱藏在人們內在的潛能。

許多剛由技術職位轉任管理職的專案領導者,在領導能力上經常不足,甚至要花很多時間,才感覺到自己才從事領導工作,因為自尊心作祟,不敢請教其他人或尋求上課機會,甚至連提都不敢提,以為領導能力應該是自己本身的一種能力,帶領團隊的效果不佳, 一定是自己能力不足,造成對於自信心的懷疑,結果更加綁手綁腳,因此陷入惡性循環。

溫伯格認為,沒有人天生就具有領導能力,領導能力需要依靠環境跟學習而 來,尤其在領導者的養成,溫伯格以彈珠台遊戲作為例子,當得分到達一個階段,單純只靠努力的練習,沒有辦法讓得分進入另一個高分階段,要能跳階到另一個高點,遊戲者必須仔細觀察遊戲的規則,尋找得高分的訣竅,勇敢的嘗試不同的方法,或許剛開始會讓得分降低,但是只要方法得宜再加上多次練習,遊戲者往往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將得分提高,並且開始邁入新的得分高點。

另一種專案經理職所擔憂的問題,是原本的技術能力因為領導管理的工作而大幅下滑,甚至害怕失去原有優勢,誠如書中溫伯格說道,向上攀爬需要很大的勁,但要狠下心腸,一個人才能做出放棄攀爬的決定。專案經理必須要能從原本的超級明星變成眾多領域的專精通才,才能夠與不同領域的專家對話,學會如何輕易發現真偽,從中尋找出可能發展的潛力方法或機會,專案經理要能認知技術能力只能對工作有所幫助,但是領導能力則能讓組織邁向提升與大幅獲利,溫伯格認為這是非做不可的取捨決定,也許是技術明星一生中最難做的抉擇。

2010年1月30日 星期六

回到原點,產品開發的本質在於解決客戶問題

新產品開發不是件容易、簡單的事情,未必是技術有多麼困難,亦或者需要花費多少成本,而是該如何判斷最適合的方法,該採用哪種策略。也因此,許多新產品開發案,都是工程師自己先做出了一些東西,再由產品行銷部門,想辦法找到可能的客戶,然後經過幾輪的修改,變成能夠帶來利潤的商品。這種時候,伯樂就很重要,有時候只是老闆的一句話,就可能讓產品翻案,一旦成功了,就是老闆的決策英明,就算失敗,也不過和其他產品的下場相同而已,隨身聽(Walkman)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誕生的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然而,還有一種情況是我們常見的,就是先有構想,再來找產品。最常發生在大老闆去參加了某個研討會,突然有了個靈感,然後要產品部門想出可行產品的樣貌,在這種含糊不清的情況下,產品部門該怎麼規畫出適合的提案,成為許多公司面臨的挑戰。幾乎所有的教科書都會這麼說,仔細思考客戶的需求,再分析出可行的方案。其實就是「原點」思考法,剛好今天是2010年的第一天,非常適合這個主題,我們就以「原點」來討論,怎麼從「概念」變成初步可以達成「共識」的產品提案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在有著豪華裝潢,三面採光,景觀遼闊的氣派辦公室,大老闆和Boss正在討論年度產品計畫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大老闆:「上次我去參加那個雲X研討會,我覺得雲X絕對是個趨勢,公司的產品不管是商品還是行銷,都要跟上這個潮流!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報告大老闆,雲X只是個行銷口號而已,實際上我們要做的也不多,頂多就改改文宣就可以了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大老闆:「這你就不對了,雲X是個趨勢,所有的大公司都在看,如果我們也有雲X的產品,客戶就會認為我們和大公司的路線一致,也比較會相信我們是走在時代的先驅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(OS:唉~)那請問大老闆,雲X的分類很多,我們該走哪一種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大老闆:「我怎麼會知道,所以才要你們產品部門去想一想啊,你們要根據產業的特性,其他競爭對手的動向,以及大公司的路線,再參考公司的研發和銷售能力,提出一個最能讓公司獲利,又可以在最短時間達成的提案!」

Boss:「(OS:唉、唉、唉~)可是我們手邊也沒有甚麼資料,該怎麼開始呢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大老闆:「最近很多單位都會開研討會啊,看那是工X院還是IXC或是MXC產業分析,你們就去多看看吧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(OS:ㄟ~最好是這樣)是,那我們先去調查看看,甚麼時候要有結果呢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大老闆:「當然是越快越好啊!離年底還有一個月,在年底前一定要搞定,明年開案,我才好和董事會說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回到辦公室,沒有採光,只有一堆隔間組成的普通辦公區。Boss和Conic找了一間比較小的會議室,討論大老闆天行空的想法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大致上,我說的就是大老闆目前的想法,Conic,你有沒有甚麼好的Idea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嗯~這確實很棘手,一來我們現有的產品,要掛上雲X的字眼,本來就已經很牽強了,這下子還要生出一個完全符合雲X概念的商品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就是說啊,大老闆也未免太強人所難了吧,而且還要列入明年產品開發的主軸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也沒辦法,總是要做出點東西來,光抱怨也是沒用的。」

Boss:「那你說該怎麼開始比較好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總之,先要定義雲X在產業的有哪些種類,再看看我們目前的定位,連參加研討會,這大概要一個星期的時間,我先整理,到時候我們再討論吧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過了一個星期,Boss找來Conic繼續討論產品提案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研討會我們參加了幾場,也找了一些顧問聊過了,現在有結論了嗎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大體上有結論了,我和一些資深同仁討論過,看來我們的定位應該是在XaaS,我列了幾種可能的技術,Boss您先看看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我也是這麼覺得,看來我們有基本的共識了,這幾種技術方案好像都不錯,我先和大老闆談談看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過了幾天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Conic,大老闆不太滿意我們提的這幾種方案耶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呃~為什麼呢?」

Boss:「他認為這幾種方案都沒有辦法完全解決客戶的問題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那是當然的啊,哪有一種方案完美無缺的,可以一次解決全天下所有的問題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這我知道,但是他就是這樣認為啊,我也告訴大老闆了,請他選一個他認為最適合的方向,我們再深入研究和分析市場的情報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那大老闆怎麼說呢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唉~他說提出一個最適合的方案是我們的責任,他覺得滿意,就會告訴我們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這...顯然我們有很大的代溝呢,總之我們先想辦法多做點客戶訪談,以及尋求一些專業人士的建議吧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也只好如此,我們分頭進行吧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又過了幾天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這是我想辦法和朋友聯絡到的內容,我問了他們有關這類型產品的用途,還有一些常見的想法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我也有一些,包含我們的客戶和公司內員工的意見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結果,可能的方案又多了一些,大概已經有幾十種可能性了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可是我們還是沒辦法決定,是吧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是啊,可行的技術和方法,顯然是太多了,似乎已經有點失控的感覺,不過這些資料應該足夠和其他部門的同事做些討論,找出更可行的方法吧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至少我們的圖表和內容還滿豐富的,發給大家,請大家一起幫忙想想看吧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又經過一個星期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Conic,我們只剩一個星期了,可是不但結果還沒產生,反而又多了更多的可能方案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怎麼會這樣呢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每當一個新方案解決了一個問題以後,就會有人提出,這個方案無法解決另一個問題,因此不斷的在這個討論循環中來回,最後變成大家都沒有更好的想法了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我們還需要訪談更多的用戶嗎?」

Boss:「我認為應該不用了,這些訪談內容也夠多,我們該了解的也差不了多少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那我們究竟出了甚麼問題,導致無法擬定一個方案呢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我想過所有的可能性了,但總是欠缺一些東西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顯然我們需要更好的靈感了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最後一個星期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Boss,我終於知道問題在哪了!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咦?真的嗎?是什麼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不要急,聽我慢慢說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其實很簡單,我仔細思考了一下,在那麼多方案中,沒有一個方案能解決所有的問題。但是,再深入考慮一下,『所有的問題』指的是什麼,這個部分,我們沒有具體的答案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這我知道啊,就是我們要解決客戶什麼問題都沒有確定下來。」

Conic:「啊哈!這就是問題點,我們在還沒有確定要解決客戶什麼問題,就開始下解決方案,當然就是各說各話,即便有再多的專家學者、資深人士,一點都幫不上忙,因為每個人解決的,都是不同問題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嗯~你這麼一說,確實是這個樣子,那你知道我們要解決什麼問題了嗎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我也沒辦法決定,所以我們必須忘掉技術層面,將重點放到原點,也就是客戶的問題是什麼,我將和客戶訪談的資料,歸納之後,列出了這幾條客戶普遍的需求和問題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我看看,嗯,其實這些都是我們常見到,也常聽到客戶反應的問題,但是我們並沒有針對這些問題討論實際的方案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是的,如果可以先從這幾點需求開始,先確定我們可以和想要解決的問題,那麼技術和方法,也不過就是評估過程的產物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好,我知道了,我馬上和大老闆討論,並決定最適合的切入點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最後幾天前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Conic,大老闆確定我們應該解決哪種客戶問題了,那就是XXX的問題,他非常有興趣,我也和研發部門主管談過,幾個解決方案他們的把握度還滿高的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那太好了!事情應該解決了吧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還沒,我們還需要將雲X的觀念加入客戶問題的解決方案中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這個容易,因為我們想要解決的客戶XXX問題,其實是屬於雲X裡面OOO的層面,我們只要將OOO的技術引入開發環節,並且對外宣稱我們開發的是OOO架構,這樣就行了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嗯~雖然感覺還是很牽強,不過至少邏輯是對的,也很難挑毛病,我這就和大老闆報告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最後一天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Conic,這件事搞定了,我們的提案,大老闆和董事會都很滿意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真的嗎?總算是結束了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並沒有喔,接下來我們要開始真正的規劃,產品具體的規格了,明年應該是非常忙碌的一年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別抱怨了,總比沒頭沒腦亂做來的強吧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後記:
這篇算是總結小弟的年度工作記事,僅供參考,祝大家新春順利!
Happy New Year!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2010年1月29日 星期五

私生子也有出頭天-發掘未來的明日之星

產銷會議上,產品經理和業務經理為了一個產品發生爭執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產品經理A:「這個商品是之前業務應客戶要求特別客制的,完成以後,本來預期要重新包裝,再銷售給其他客戶,但是業務遲遲沒有客戶的消息,因此我們不知道該增加還是修改哪些功能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業務經理B:「不是這樣的,我們本來就規畫這個產品是找經銷商通路,而不是由業務去推銷,我們初期和經銷商接觸過,他們認為市面上已經有類似的商品,而且訂價也比我們低,所以態度不是很積極,興趣也缺缺,這是產品沒有考量客戶需求的問題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產品經理A:「客戶不明,我們怎麼開規格給研發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業務經理B:「現有的商品,經銷商根本不感興趣,我們也沒辦法推啊。」

會後,Boss找Conic討論產銷會議上那個『爹不疼、娘不愛』的商品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Conic,你怎麼看這個商品的問題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報告Boss,暫且先不論責任歸屬,這件事很明顯落入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了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喔?怎麼說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到底是先有客戶,才有產品?還是先有產品,才有客戶?這是個問題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那這個產品是屬於哪一種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由於這個商品是客戶要求設計的,因此是先有客戶,才有這個商品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但是,我們又想將這個商品賣給其他客戶,因此變成先有商品,才來開始找客戶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也就是市場未明確,產品就已經完成了,但是對於實際銷售的經銷商來說,其實還有段距離,是這樣嗎?」

Conic:「是的,這種情況下,什麼也賣不成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那我們就賣給類似前面那個客戶的其他人就好了啊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是啊,業務主管也是這麼想,因此認為找經銷商就夠了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那就趕快去和經銷商討論他們能接受的產品啊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問題就在這裡了,經銷商連客戶要什麼,其實也是不清不楚的,他們只負責將產品送到客戶手中,至於客戶真正想要什麼服務,經銷商自己也不知道,他們更重視價格,如果價格不漂亮,經銷商的意願就會很低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況且經銷商如果懂產品,自己做就好了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結果,業務只是回報經銷商不能接受,然後就沒有下文了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...,這樣不是會浪費很多資源嗎?畢竟研發工程也投入人力下去開發了啊!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是啊,尤其公司的部門性質,特別容易讓這種『灰色地帶』的產品遭到冷落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沒有辦法解決嗎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也不是沒有,只是如果大老闆沒有注意到,大家通常是明哲保身,少一事是一事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要避免這種問題,最重要是制度處理,不然永遠會有問題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制度處理的意義就是要有一套規則,讓每個產品都必須明訂有產品生命週期,並且定時檢討產品的市場性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所謂的產品生命週期[1],是指產品由發想、設計、開發、介紹、成長、穩定到結束的過程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我們這個產品的問題,其實就在於它是客製化的一部份,因此沒有被當成一個產品,明確列入生命週期管理。然而,當老闆有意思要將這個產品納入產品線時,就必須是生命週期管理的一份子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那只要把產品加入生命週期管理就好了嗎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還不夠,我們會用生命周期來形成產品,就表示產品對公司而言,就像個小孩,是個活生生的生物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必須有專人照護,讓產品成長、學習然後茁壯,並習得在社會競爭的技能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所以我們討論的這個產品,比較難聽一點,叫作私生子,也因此受到冷落,是這樣嗎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ㄟ...是有點難聽,不過很貼切,但是我們都發現它的潛力相當不錯,只是缺少人去疼愛而已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那我知道了,我先去和大老闆談談,是不是有意願繼續支持這個產品,如果大老闆同意,再請產品經理將這個產品列入正規的產品線,並加入產品生命週期管理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並且要求產品經理落實產品生命週期管理,定時舉辦產品、市場討論會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是,這是最好的方法,不僅能解決灰色地帶產品的問題,或許還留下個大金礦呢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除了新創公司,創業者沒得選擇之外,在一般公司,Initial一個產品是一件非常累人的事,就像照顧一個小孩,花時間養育,還要提供學習資源,都是極為辛苦的工作,也因此大多數的公司職員都不願意碰觸。

產品部門就像是專職保母,當老闆生了一個小孩,交付給我們,我們就要盡心盡力的照顧,協助這個孩子成長茁壯,規劃將來的出路,期望能夠很快進入社會,並在險惡的環境中生存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當公司經營一段時間,產品的種類就會越來越多,加上員工來來去去,很容易就產生『私生子』產品的問題,這類型的產品,對公司的影響可大可小,可能就只是放在產品線上,非常久的時間,版本也沒有更新,客戶對現有的功能,興趣也不高,而新進的同仁,沒有老闆的授權,也不敢輕易去更動,因此就懸在半空中。比較麻煩的是,公司總是要預留一兩位研發人力,確保這個產品有人能夠維護,造成資源分散,也無法持續累積產業經驗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許多公司都已經採用產品生命週期管理制度,但制度畢竟是死的,原先負責產品的員工一旦離職,加上產品仍在發展階段,很容易就會被忽略,甚至忘記了當初開發產品的目的。業務同仁會帶回一些產業遭遇的問題,如果沒有人去負責歸納、整理,其實等同沒有任何資訊一樣,有人會抱怨,業務既然要銷售產品,就要多付點心思在產品上,協助產品成長,才有好賣的商品出現,不是嗎?但我們必須了解,業務的工作在於接觸客戶,或許Push一下產品無可厚非,但業務來來去去的性質,不是很適合負起照料產品的責任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因此,重點仍然是在產品部門身上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有些小孩的潛力無窮,只是需要有人引導,好好栽培,那麼就很可能成功,成為一個閃亮的明日之星。從這樣的想法出發,產品管理的工作,就不會那麼痛苦,而能顯現出高價值,值得我們花費精神和時間投入這個行業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突然發覺,好像應該去考個保母證照[2]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Reference:
[1] Product life cycle management. 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Product_life_cy
[2] 丙級保母人員技術士. http://www.104certify.com.tw/cfdocs/edu/certify/certify.cfm?cert_no=4024001013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2010年1月28日 星期四

虛擬桌面如何為企業節省費用?

現代叢林,弱肉強食的商業競爭環境,要想好好經營一間企業,實在不容易,其間的辛酸血淚、心路歷程,沒有體驗過的人,永遠都無法理解。

尤其現金是最重要的資源,月底到了,員工薪水發不出來,優秀的員工紛紛出走;廠商請款單來了,沒有即時付款,信用評等馬上就縮水,本來是三個月付款,要變成月底結清,財務問題演變成更大的危機。公司CEO,總是為了這些「柴、米、油、鹽、 醬、醋、茶」,每天奔坡個不停,然而只要一個不小心,來不及周轉,就會變成員工口中的壞老闆,落個沒有決斷力,缺乏經營能力的大帽子。總而言之,錢、錢、錢,不管是大型企業,還是小型公司,手上的現金夠,公司才活得下去。

開了一間公司,購置電腦設備是不可缺少的投資,不然就會跟不上時代,但有了硬體設備,就要再買應用軟體,電腦的數量多了,還要再請個MIS,專門來管電腦設備。這些零零總總都是成本,樣樣都要錢。然而,有形或是無形的投資,能不能拿得回來本身已經是個大問題,更糟糕的是,電腦會壞、會故障,新的硬體推陳出新,請購單一張一張來,永遠都買不完,結果公司庫存了一大堆型號不同的料件,寸土寸金的都會區,房租花費已經夠高了,還要浪費一大堆空間,可是員工還是抱怨電腦太慢,效率不好,這怎麼不讓人氣結。

「如果每年可以不用一直花錢更換那麼多電腦,那該有多好!」

不管是CEO,還是CIO,如果有這樣的感覺,VDI會是最佳選擇。VDI 的全名是Virtual Desktop Infrastructure,簡單的說,就是虛擬化的桌面,是一種雲端的應用,這種做法和常見的PC最大的不同點,就是它不需要購買複雜的電腦硬體,利用精簡的Thin Client,就能夠讓員工操作原本的應用軟體!它是利用伺服器和虛擬軟體,產生和傳統電腦一樣的環境,然後利用網路連線到伺服器,當伺服器升級,員工的運算環境也會更著升級,您不再需要更換那麼多的電腦了,也沒有一大堆不同的型號零件堆在倉庫,每年可以省下許多費用!

另外,還有資安的好處,因為電腦的運算集中在機房,資料變得非常安全,辦公室或是工廠的電腦,只能透過網路連線到伺服器,不能把資料取出來,達到人機分離,雖然一定要透過網路連線,不過頻寬的使用非常的低,大概幾百k而已,不會造成操作的不方便,就算要用Internet連回來,也沒有問題。

雖然VDI有那麼多的好處,但是VDI本身還是有一些限制,例如要跑一些圖型應用就比較差,多媒體的效果也沒有傳統的電腦那麼好,如果員工需要大量的多媒體處理,可能就不適合了。不過一般來說,公司大多是文書作業,例如跑跑ERP、CRM,這樣的環境,VDI就非常適合。

另外一個VDI的缺點,是初期建置成本比較高,因為要伺服器,還要儲存設備,以100台電腦計算,三台伺服器加上儲存設備,以及管理軟體授權,大概要80萬台幣左右,也就是平均每一台電腦要8千塊的額外花費。雖然初期成本較高,不過往後就不需要再三天兩頭年換硬體了,也不用再為了屯放設備零件而擔心,因為VDI是虛擬的機器,沒有硬體,也就不用更換設備。

這樣的節省,根據國際市場調查機構的統計,如果平均一年要換20台電腦,以每一台電腦要花2萬元來看,每年至少可以幫您省下40萬元,這些還沒有包含占了四成的電腦維護費用,如果再以三年來看,就已經超過120萬了,這個投資是非常划算的。更不用提,管理兩、三台伺服器,不需要花太多功夫,MIS管理電腦更有效率,多的時間可以用來做公司更重要的工作,例如優化公司營運流程,或是修改很久沒更新的網頁資料等,人力、時間成本的運用,相當驚人。公司CEO或CIO如果想要節省和簡化公司IT環境,VDI會是非常有用的選擇。

對誰說話?找對產品的聽眾

Conic和Boss正參加一場OO雜誌舉辦的「雲X運算」研討會,Speaker都是一些產業大公司,由於題材熱門,加上政府帶頭計畫,現場來了好幾百個產官學界相關人員,把XXX飯店的會議廳擠得水洩不通,雖然入口處按照往往例擺了許多美味的點心,以及廠商的展示區,稀奇的是,大家似乎視而不見,反而是在熱烈討論手中由舉辦單位發放的研討會報告書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研討會開始了,首先由政府代表,工X院主講,內容非常精彩,不過時間有限,Speaker的速度也非常快,正當大家還意猶未盡時,主辦單位通知只剩3分鐘了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欸~我說,Conic啊,這個主題再講什麼啊,SaaS,PaaS和IaaS,一大推名詞,誰搞得懂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報告Boss,這就是學界報告的通病,高來高去,聽得懂得沒幾個啦。]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那,工X院在這個主題是要幹嘛呢?」

Conic:「咦?Speaker不是有說他們要發展XXX的OOO技術嗎,然後用在大量佈建???的時候,切入!!!!領域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在哪裡?我怎麼沒看到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啊就結尾的時候,大概簡短帶過去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喔,是這樣啊,那繼續聽下去吧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接下來換業界領導廠商來賣膏藥,一樣談了一堆概念,不過比較強調自家產品的特色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嗯,我說Boss啊,這些廠商是怎麼回事,提這些不就是本來有的東西嗎?只是換個名詞吧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是啊,這些東西我以前就用過了啊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動不動每個設備就是幾百、幾千萬,是要講給誰聽啊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不會啊,就是要用在XXX的環境,那OOO業者在購買這種商品的時候,價格可以更低,彈性更高。」

Conic:「咦?Boss你為什麼知道的那麼清楚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我以前在OOO業者的時候,每次買這種設備,也都是幾千萬在下單,如果能省哪麼多,當然是很不錯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可是OOO業者不是服務業嗎?有必要出手就是買這種高檔設備嗎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誰說的,我們那個雖然是XXX單位,但是至少有幾百個人,每個人接到客戶的問題,都是要記錄的,而且還要將記錄結果即時分析和歸類,那種流量和運算,也是相當驚人的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我懂了!這些產業的領導廠商,利用雲X運算,講了大半天,其實還是在吸引OOO業者,目的是換個新鮮的名堂,改變OOO業者採購的指標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也就是說,今天的研討會,針對的對象,是原先就很習慣,動不動就是幾千萬在採購設備的客戶,因為這類型的客戶,本來就很清楚設備採購的各項指標,但是以原有的指標,
會限制住各家廠商的銷售模式,因此為了讓客戶產生新的採購意願,會利用各種流行的名詞,創造新的趨勢,讓客戶重新評估採購條件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本來就是這樣,不是嗎?」

Conic:「是~難怪我老是感覺不到共鳴,Boss英明。」

產品企劃,其中一項重要的目標,是要讓客戶產生認同感,以及共鳴(Kerokerokero...),只要客戶認同產品帶來的價值,剩下的,就只是各家競爭商品,有哪些特別的功能,是否能夠滿足客戶的獨特需求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多看多聽,最好是有點產業經驗,看到新趨勢時,自然就很容易跟得上。另一種說法,規劃產品進入市場,必須事先多了解客戶的應用和採購模式,當客戶習慣購買千萬級的設備,我們拿出百萬級的東西,即便和客戶說破嘴,強調多麼的便宜和省錢,其實都打不動不了客戶的心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這就像工X院在報告的時候,Conic很容易進入狀況,由於Conic是技術背景的人,對新技術的敏感度比一般人高,也對技術背後的成因都早有整個輪廓,就算Speaker講得很快,也能自動補上不足的部分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但是,當產業公司在報告的時候,反而是Boss的理解度更好,原因是產業公司報告所針對的客戶群,是Boss曾經歷過的環境,並且身在其中,對客戶購買設備的心路歷程有很深的體會。很自然的,Boss的思考模式就不會被產業公司的技術名詞給騙倒,而會針對產品本身的優缺點進行評估。

當我們在報告的時候,也必須謹記這個原則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總之,薑是老的辣,別太看輕Boss級的威力。

2010年1月26日 星期二

如何打敗競爭對手

好像大家比較容易接受劇情式的文章,時間也不太夠,就先這樣試試吧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Conic啊,大老闆交代任務,要我們趕快完成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是,Boss請吩咐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大老闆要我們提一個可以打敗競爭對手C公司的產品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ㄟ,親愛的Boss,這跟要我告訴你這一期樂透會中哪個號碼差不多了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我知道有困難,可是大老闆交代了,我們還是要完成啊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這...好吧,那我們要打敗C公司的哪一個產品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我也不知道耶,大老闆只說要能夠打敗C公司而已,那你告訴我,哪一種產品比較適合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ㄟ,親愛的Boss,這難度會不會太高了,唉,好吧,誰叫我們掛"產品"呢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大老闆要的是"實質"勝利還是"形式"勝利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贏就贏,還分實質、形式嗎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當然有分,實質勝利就是把對手的客戶全部搶過來,營收都歸我們的,但相對的辛苦是一定有,而且也必須投入相當資源才行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如果是形式上的勝利,就比較簡單,可行性也比較高,例如我們和客戶說,相同的產品,只要對手的一半價格,後續服務都由我們包,這樣也可以算是獲勝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那可不行!這樣我們可能會先倒閉吧!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是啊,如果不考慮獲利,只想打敗對手,就會變成兩敗俱傷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不過形式勝利也不是不可行,尤其是在初期要拓展公司名聲的時候。」

Conic:「但是如果要正面競爭,又要維持毛利,就必須深入思考,如何讓客戶滿意,而且轉換的成本夠低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比較具體的做法,是根據對手公司的產品,在市場的客戶群,不滿意的部分,針對那樣的客戶,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功能。當然,說起來很簡單,真要做起來,還要考慮我們研發有沒有能力,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完成,而且品質符合預期的水準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那按照你的說法,我們不就永遠都沒辦法打敗對手了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倒也未必,只要投入的資源,以及攻擊的切入點,都能明確定義出來,那麼機會就會高很多,如果研發也有超越對手的能力,就是水到渠成,運氣好的話,說不定會得到額外的收穫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什麼是額外的收穫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就是吸引新客戶啊,因為有些現有的客戶,對於C公司的產品,仍在觀望,或許就差那麼一點,而我們提出的功能,也或許就那麼打中"甜蜜點"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因此不斷推出新產品,是產品公司必須持續進行的工作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啊~那麼複雜啊,你還是告訴我樂透號碼好了。」

打敗競爭對手,確實是一件令人心曠神怡的事情,只是通常說的容易,做起來很困難。理論上,如果能夠知道,競爭對手商品所針對的市場,有哪些功能是讓客戶不滿意的項目,由我們提出新的做法,送到客戶手中,以現在消費者品牌忠誠度薄弱的情況,要客戶轉換廠商是非常快的,但就難在如何挖掘出不滿意的部分,因此可靠、準確的市場調查必不可少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另一種方式是搜尋對手遺漏的市場,或許是外商忽略的本土市場,也許是大公司不願做的中小企業,那麼在藍海市場,要贏過競爭對手,相對就會容易許多,不過要注意,藍海市場之所以沒人做,必然有其獨特的行為,例如客戶花錢很小心眼,或者還有其他更容易取得的替代商品,如果忽略這些差異,貿然切入,在還沒打敗對手之前,可能自己的產品就會先陣亡了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最後是心得感想,做"產品"的人,不要嫌麻煩,也不要隨波逐流,當所有人在熱衷新產業的時候(雲端?),要冷眼旁觀,小心抓對進入時機;當大家對市場都不看好的時候,不要立刻就被影響,放棄了任何微小的可能性,世間處處有商機,細心挖出可行的切入點,再看看公司有沒有本錢做到,如果評估可行,快速準備提案,讓公司高層裁決,機會就可以掌握到。

新產品提案

以一個公司的產品線來說,新產品提案大抵分為兩類,一種是全新產品,另一種是產品改善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新產品提案是最難做的。尤其是公司從來沒有賣過的商品,即便新產品是從原有商品延伸出來,即便產品規劃可以證明新產品的市場性,對公司老闆來說,都是必須經過內心掙扎的重大改變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我們很難想像,微軟也曾經為了要不要支援TCP/IP,發生過嚴重爭執,甚至差點放棄了這個改變世界的通訊協定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1988年,一位微軟的新進員工,Henry Sanders ,查覺到Novell IPX已經不再適合未來的網際網路,而TCP/IP會是更好的選擇,於是積極向微軟高層鼓吹這種想法,可惜不被重視。然而Sanders並沒有放棄,他將自己定位在TCP/IP協定的推動者,不斷收集更多的資料,去證明他的想法,並且試著將Unix的TCP/IP協定,轉移到Windows平台。逐漸的,從公司的內部,一直到公司高層,開始發覺,環境確實改變了,而Sanders的努力,也終於讓微軟高層認同。在1995年,微軟正式推出包含32位元 TCP/IP核心的Windows 95,而Novell,我們都已經知道它們的故事了。Henry Sanders現在是為微軟少數幾個,備受尊崇的傑出工程師,負責Windows 7 Remote Media的規劃工作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對微軟來說,加入一個行之有年的Unix TCP/IP,也不過是舉手之勞,但對老闆,對Bill Gates,這樣一個決策,卻有可能影響整個作業系統的銷售,甚至影響產業的發展,當然不可不慎重考慮,然而在沒有足夠的情報,老闆就不敢貿然下達命令,這也是為什麼老闆的緩慢決策,會讓許多工程師急得跳腳的主因。如果光靠工程師推動新產品、新技術,時間可能會拉得非常久,除非公司夠大,不然公司可能還沒成功轉型之前,就已經陣亡了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產品企畫的作用,也就在於加速整個新產品評估的流程,透過廣泛、客觀的資料收集,加上有遠見的推論,提供老闆更充足的決策資料,在產業轉型尚未發生之前,就有足夠下達決策的信心,並及早投入開發資源,當產業趨勢上升,市場話題充分,公司馬上就有對應的商品或技術,因應市場挑戰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產品改善提案雖然相對好做,仍然有一些要注意的地方,首先是規模的限定,既然是改善計畫,如果提出一個過大的改善範圍,其實就已經是一個新產品了,老闆很快就會陷入可能改變經營模式的風險,或是製程變動的成本影響,理想上,最好是一次改變一個重大的項目,例如改善NB的天線,或者改善肥皂的某一個成分;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其次,注意改善後的相容性,有時候只是小幅度的修改,就會造成不相容的問題,例如軟體開發,也許只是一個資料庫的連線方式改變,但造成了先前版本完全無法使用,雖然改善了功能,卻造成售後服務的大問題;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最後是,改善的項目能不能以專利保護,有些改善的創意,可能是業界還沒有出現的,如果產品企劃的敏感度夠,應該可以判別出,即便只有一點點改善,但是能夠造成產業的震撼,如果評估機會可期,那事先進行專利審核,等於站穩了位置,即便後來不過,也能夠塑造出一種公司具備技術領先的印象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產品提案本身並不困難,創意到處都有,能不能說服老闆、投資者,那又是另一個問題,因此將思維從說明產品市場多麼有潛力,改成證明新產品如何可行,效果會比較顯著。產品改善提案不如想像中那麼輕鬆,尤其是如果原有的商品仍然在市場銷售,改善舊功能的同時,也必須慎重考慮新功能所造成的影響,這樣可以避免更多問題發生。

開發新產品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臨時被委派在假日做專題演講,讓僅剩的思考時間,又剩下不多了,
這次僅針對某個同事提到的問題,寫點心得感想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A同事:「這種產品好幾年就有人做了,為什麼我們還要做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我的老闆,被問到這個問題,一下子答不出來,後來找我討論,不愧是老經驗,稍微說明一下就懂了,因此我想就我們討論的內容,整理一下,也讓大家做個參考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Conic啊,A說得沒錯,既然已經有人做了,我們再去做相同的產品,還有競爭力嗎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是,老闆,您有聽過好神拖嗎?」

Boss:「有啊,賣得很好呢,用腳踩就可以瀝乾水的拖把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是的,您知道好神拖的發明人怎麼為什麼發明新拖把嗎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「他在專訪說:我想讓不好用的東西變好用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如果按照大家普遍的邏輯,事實上,根本不應該再去發新新拖把,對吧,因為現在已經有太多種拖把了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沒錯,我們家就有5種拖把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是的,但是您還是會覺得不滿意,對吧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也沒說不滿意啦,只是如果更有效率,讓我更省力的產品出來,我還是會試看看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是,這就是新產品開發的目的,全世界的人口已經超過60億,單一種商品已經不能滿足所有人的味口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目前的產品雖然已可讓使用者接受,但不代表使用者就滿意了,事實上,還有許多的使用者不滿意現有的商品。」

Conic:「所以說,雖然市面上已經有類似的產品,並不表示不用再推出新產品,但如果市面上的商品,已經確實能夠滿足大眾的需求,那倒是真的不用再去開發了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我懂你的意思了,如果我們能夠找到對現有產品不滿意的使用者,然後提出新的解決方法,並且真的能夠解決這些使用者的問題,或是提高他們的效益,這樣的新產品還是能夠推銷出去,說不定還會變成主流商品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英明的老闆,您說的正是,這也是產業常說的利基市場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新產品利基市場,透過改善舊商品的缺點,將新商品送到潛在的消費者面前,並且以最快的速度,展現出具體的效益,這樣就有機會能夠開啟新市場。也因此利基市場常出現在趨勢變動的環境,因為新的不滿會因此產生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那這樣的新商品應該有什麼功能或長相呢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是,這就是我們產品的責任,我們必須去和業務討論,並做客戶調查,歸納出新產品的可行規格,再和研發部門討論新產品Prototype,以及預估要花費的時間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實際上,對於目前我們所規劃的新產品,我們大概已經知道趨勢的方向,因此是針對XXX的趨勢,以及客戶普遍的OOO問題,所發想出來的雛形,不過由於環境可能會有變動,我們還需要收集更多的資訊。」
(限於商業機密,重點部分被屏蔽掉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看起來你都已經考慮過了,那就趕快進行調查,將規格先擬出草案吧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Conic:「是,我也會先和研發主管聊一聊,或許他們也有不錯的看法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Boss:「就這麼辦,Go ahead!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市面上有同質性的商品,並不是問題,也不是新產品開發的障礙,什麼時候不用再考慮進入現有的市場?

第一是原有的商品已經讓使用者非常滿意,或者市占穩定不會輕易變動;
第二是不了解市場的需求,在開發新商品時無法說明為哪種客戶解決問題,如何去解決,以及是否有市場延展性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大多數的研發工程師,普遍都有挑戰自我的精神,越是困難的任務,就越有衝勁想要去克服,這是非常好的精神。不過,就以從事產品規劃的角度來說,並不是那麼的必要,有時候反而是問題,原因是產品規劃的目的,在於能替公司找到賺進高利潤的商品,大部份的時候,暢銷的商品,其實並沒有那麼的「高科技」。因此,有些研發工程師會不屑產品規劃,認為產品規劃不過是拾人牙慧,毫無創意可言,一點也不酷。事實上,還真的就是這樣,並沒有太多很酷的東西,然而就商業的觀點,能解決客戶的問題,又替公司帶來可觀的收入,不也是件很屌的事情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