稍微看了一下前面的文章,發現有點搞錯方向,openpcman問的應該是"專案經理"的績效,評估專案經理的方法有很多,既然開了"產品經理",就繼續把它完成,等過段時間比較有空,我再補一些關於"專案經理"績效的想法。
繼續談談產品經理的「績效」,既然這份工作哪麼鳥,怎還會有那麼多人前仆後繼,不要命地往這個油坑跳呢?"高薪"這個字眼可能是害了一堆人的主因,前一篇的推文中,有人同意產品經理是高薪的行業,有人則是認為自己是廉價勞工,這種模糊差異的現象,根據我的經驗和觀察,來自於對產品經理工作認知的差異。
產品經理與公司的設計、人事、業務、生產、財務沒有特別不同,都只是老闆聘請的職員。
由於產業的特性,我們可以將產品經理的活動範圍區分為OBM和OEM/ODM兩種類型,OBM是公司以品牌為核心,類似惠普或戴爾電腦,由品牌發展出各種產品線,而OEM/ODM公司以接受客戶訂單為主,替客戶生產、製造各類商品。
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簡單的原則,產品經理的薪資水準會與銷售成績有直接對等的關係。
確實有許多重量級的產品經理,薪水高的可怕,例如Apple的Jobs,在台灣,大多是由OEM/ODM公司所組成,這些公司也如法炮製設立了產品經理或產品管理師的職務,由於不具備品牌特徵,不需要負責銷售成績,普遍偏重在"追產品"的功能,工作內容是收集客戶的需要,制定開發規格和時程,然後追著工程師到處跑。
「等~等、等我~」>o<
「哈~哈~哈~來追我啊~」>//////<
這種產品經理和當初寶鹼公司的產品經理是不一樣的,還記得嗎?寶鹼的正式名稱是"品牌經理",也就是為了產品的品牌銷售而成立的職務,最重要的工作是增加產品的銷售量,由於OEM/ODM公司不需要為產品銷售成績負責,那是客戶的問題,因此在OEM/ODM公司工作的產品經理很容易就淪為"產品追蹤員",而非具有高價值的產品負責人,換一種說法就叫做「輕量級的產品經理」。
政大有篇溫肇東教授和學生的論文,裡面將OEM/ODM產品經理定位在"任務導向和技術型",就說明這樣的處境。
http://etds.ncl.edu.tw/theabs/site/sh/detail_result.jsp?id=085NCCU3230001
高薪的代價來自於與公司營收的直接相關,也代表著高風險以及高責任壓力。
不過也有人反對這種看法,著名的市場調查公司主管Roger L. Cauvin認為不應該用產品的銷售來評估產品經理的績效,因為產品經理必須面對不同部門,例如開發、銷售和客戶服務,而產品經理必須仰賴各部門通力合作,完美無間的搭配,才能有驚人的成果,然而再怎麼優秀的產品經理即使用盡全力,只要任何一個部門或一個環節出錯,產品銷售的成績都不會有起色。
除非產品經理握有生殺大權,足以有效控制每個環節,否則以產品銷售成績來衡量產品經理是否優秀顯然是有失公平。
http://cauvin.blogspot.com/2005/07/performance-product-revenue.html
雖然我也想贊同這樣的觀點,很不幸的,大多數的老闆都不懂這一套。除非老闆自己兼做產品經理,不然老闆知道的是,既然已經將某個產品線交付給產品經理負責,最終結果當然代表了產品經理的實體績效,環節中有發現有錯誤,產品經理沒有適時將問題回報給老闆,及早提出改善問題的方法,理應當然也是產品經理的過錯。
不公平?人生本來就不公平。
這裡有一篇比較深度談到產品經理績效評核的具體方法,我很喜歡其中的一個衡量方法,
如果你的老闆想要另起爐灶,你會不會再被錄取一次?
http://www.pragmaticmarketing.com/publications/magazine/5/2/are-you-decent-the-naked-truth-about-product-management-performance
老闆想要哪些人才?說穿了,能夠幫老闆賺錢就是老闆極力爭取的人,例如海綿寶寶,低薪、負責、忠誠、以公司為榮,最重要的,如果海綿寶寶不去翻肉餅,蟹堡王餐廳就沒辦法營業了。
客觀的現實是,"產品追蹤員"或比較好聽的名稱"Product Coordinator",通常要到比較後期才會被考慮。雖然都在做產品管理,但其價值有著天壤之別。
不過,現階段任務型的產品經理也不用太擔心,就算是品牌型產品經理也必須要會追產品,而且每個公司對產品經理的期待和要求是不盡相同的,幾乎可以說,沒有兩家公司的產品經理從事相同的工作。讓產品準時上市,維持高品質並且降低成本,對公司來說,可能是更重要的工作。其中需要的技能,有些甚至超過專業設計工程師所能掌握的能力,例如與供應商打交道,協調客戶的需求,制定可行的規格等,都是產品經理必須介入處理的工作,把這些事情打點好,不會出亂子,薪水就能保持相當程度的水平。
行文至此,怎麼考核OEM/ODM產品經理的績效就很明顯了,基本的精神是"Time to Market",也就是產品上市的時間控制,能夠讓手上的產品線都在準時的時間上市,就能稱為是績效優秀的表現。然而,對許多老闆來說,產品準時上市本來就是應該的,就像電腦本來就不應該壞掉,壞掉都是MIS沒做好。
MIS:嗚~躺著也中槍X_X
當產品準時上市了,大家開趴喝酒慶功,可憐的產品經理往往就被忽略掉,但如果產品延遲了,第一個被臭罵的,絕對是產品經理。這也是我經歷的大部份現況。
回到最初討論的,"品牌"類型的產品經理,該如何評量績效這個問題,我認為目前最好的答案是Fred Reichheld所發展的,以NPS作為量測的基準。
http://www.svpg.com/measuring-product-managers/
http://www.netpromoter.com/netpromoter_community/index.jspa
NPS指的是Net Promoter Score,簡單來說就是你的客戶願不願推薦你的產品給其他人,分數從0-10,分數越高,你的產品在客戶的心目中份量越重要,也代表你的客戶非常願意做你的Sales,幫你將產品銷售給自己的親朋好友。
「你會推薦我們嗎?」
這個指標非常簡單,卻非常實用,計算方法是將推薦者和吐槽者的分數相減即可。對於一個自有品牌的產品經理來說,客戶滿意產品只是必須要達成的目標,但更重要的是,客戶還願意將產品推薦給別人,推薦這個動作,代表著產品經理所管理的這個產品,已經超越客戶的期待,
帶給客戶極佳的滿意,並有著高度的忠誠度,對產品所產生的信心,讓客戶自願做為產品代言人。當然,最終的結果是產品持續銷售成長,產品經理的績效也會非常成功。
NPS可以代表產品經理努力的客觀分數,公司也可以從NPS所顯現出來的數據,了解自己和競爭對手的差距,進而加強產品經理的能力,以及規劃將來發展的方向。給大家幾個參考數字,由於公司可能有許多產品,一般的做法是將統計數字最高分的產品以百分比顯示,Samsung和Philips將目標訂在70%,幾個大公司的分數如下:
Apple: 77%
Google: 73%
Amazon: 74%
平均來說,中、小型的產品公司,大約落在40%左右。大家可以試著算看看,自家產品的分數有多高。完整的NPS評分有非常嚴謹的流程,有興趣的讀者,請自行參考NPS網站說明。
如果讀者正是產品經理,請你試著找一個客戶,問他/她願不願意將產品推薦給朋友,相信我(我試過很多次),你會得到一個你料想不到的答案。
我們討論到「績效」這個所有的產品經理都很關心的問題,基本的精神是薪資的水準和銷售成績是否正相關。產品經理的努力,如果和銷售無關,只是負責監控和管理產品的生產,
就算再怎麼努力工作,薪資水平仍會面對一個有限的高度。如果和銷售直接相關,那麼產品經理的薪資水準,可能就會非常高,也就是我們常看到的"重量級"產品經理的薪資水準。不過,品牌的產品經理並非不需要關心產品發展,反而必須同時兼顧市場規劃和產品發展這兩項工作,也就是工作負擔會更重,壓力會更大。
OEM/ODM的產品經理在熟悉產品發展的流程之後,有機會應該盡量朝向品牌和市場規劃走,讓自己的薪資水平能夠放大,才不至於落到高不成、低不就。
NPS是一種客觀評估產品的指標,用來衡量客戶願不願意推薦你的產品,品牌產品經理可以考慮將NPS做為績效的成果,以NPS作為最高指導原則,往下發展各種評估指標,不僅正確性和有效性高,實際顯現的結果也更具說服力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